分享

对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的分析之一

 CITSLINC66 2021-02-12
对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的分析之一

从古至今,在收藏界对文物真假鉴定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许多专家学者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把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给社会,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如今许多研究成果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所得,我们都要感谢这些辛勤付出的前辈们。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近年来考古的新发现,原来一些传统的文物鉴定理论,因为受历史的局限和原始资料匮乏影响的原因,有的被误读曲解,流传社会;有的明显有误,并且误传至今。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理应重新审视纠正,否则将会导致对文物鉴定的曲解和误判。

作者现对目前文物鉴定中的六大错误观点分析如下,与诸位专家学者共同商榷,不妥之处,敬请指正。文中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资料,在此深表谢意。

一、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

(一)以“数量论”为鉴定标准的错误观点

在收藏界早期有“存世汝瓷只有67件半”、“全世界元青花只有300件”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影响广泛,误导了几代收藏人。至今还有一些人坚持以此为鉴定标准,将此数之外新发现的汝瓷和元青花视为赝品,但不去研究考据这两个数据是从何而来?

1、“存世汝瓷只有67件半”之说只是误传

国内外文博界在1987年至2015年间,曾做过3次统计:上海博物馆1987年统计为65件,1991年更改为69件;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2009年统计为70件;北京故宫博物院,2015年统计为92件。(以上数据选自赵青云先生著《汝窑新论》,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

这些统计数量注明是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及收藏家己公开发表的,所以,是比较公正准确的。但反常的是这些数据却被少数掌握话语权的人,故意扭曲宣传为除此92件之外世上再无汝瓷真品。进而把未统计的民间汝瓷藏品全盘否定,其中原因令人费解。

(1)民间收藏汝瓷数量超92件

目前真实情况是:民间不但有汝瓷,而且数量、品种和档次与现有92件馆藏品相比毫无逊色。就现有这92件馆藏而言,又有几件是从北宋传承下来或墓葬出土的?还是大多数都来自民间。

对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的分析之一

中国著名汝窑专家赵青云先生

中国著名汝窑专家赵青云先生,是目前文博界少数能够深入民间,了解真实情况,客观公正的认可民藏的专家之一,令人尊重。他在所著《汝窑新论》中论述:存世的汝官窑完整器绝对超过一百件,民间收藏家收藏有相当数量的汝官窑瓷器。

我已在“对汝窑六大错误理论的分析”一文中,做过详细论述,在此不再重复。

(2)两次窖藏出土汝瓷合计67件

1989年3月29日,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蛮子营村,农民欧阵廷、欧国政和李本顾等人,在村东取土时发现一汝瓷窖藏,随被闻迅而来的村民哄抢一空。县文化部门得知后,会同县公安局赶赴现场。

通过对村民认真反复的宣传文物法令,部分村民共上交47件窖藏汝瓷。据事后传说,还有一些汝瓷被村民私藏没有上交而流入社会。所以说,该窖藏究竟出土多少件汝瓷成为难解之谜?

我已在“从蛮子营47件窖藏 谈民藏汝瓷”一文中,做过详细论述,在此不再重复。

对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的分析之一

北宋汝窑青釉碗蛮子营窖藏出土宝丰汝窑博物馆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87年第一次宝丰清凉寺窑址发掘,就发现了窖藏汝瓷20多件,有8件汝窑完整器,其中就有“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被确定为稀世国宝,收藏在河南省博物院,成为九大镇馆之宝之一。

对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的分析之一

北宋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河南博物院藏

2、“全世界元青花只有300件”之说的出处

流传最广的是:1993年至1996年,英国牛津大学考古系蒋奇栖博士在考察土耳其、伊朗、日本等地博物馆后,得出结论:“现在所知的(元青花)只有300件。”

最权威的是:中国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1994年出版的《中国陶瓷》书上所述:“总计国内、国外的全部收藏品在内,元青花瓷器的总数大致在300件以上。”此书虽然出版于1994年,但调查结果肯定要早于编书之前,所以结论要早于蒋奇栖博士从1993年至1996年考察期。而且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界德高望重,调查研究相当严谨,很受尊重。

虽然两位专家说出此话的时间不同,但所述内容相同,都是指当时己发现的,国内外博物馆元青花藏品数量。但却被误传为“全世界元青花只有300件”,流传至今。

对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的分析之一

中国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

对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的分析之一

冯先铭先生著 《中国陶瓷》1994年版

尽管在两位专家所述之后,国内也陆续有元青花出土和民间藏品的发现,元青花存世量在不断的增加,但还是有一些据有话语权的人,至今依然坚持以只有300件的鉴定标准,将民间发现的元青花全盘否定。此举令人大惑不解?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在2004年11月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研讨会上,一百余位专家、学者、藏者汇集一堂,向全世界大声疾呼中国民间有元青花瓷。

在2006年元代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部分专家认为在中国本土至少有1~1.5万件元青花瓷。

但在2011年上海召开的国际元青花研讨会上,体制内专家依然肯定至今元青花瓷国内外不足400件的结论。

对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的分析之一

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 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 现收藏在大维德基金会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赉熙带着这对罕见的青花云龙象耳瓶来到琉璃厂,请当时古玩行的专家高手掌眼并打算出售,遗憾的是这对珍贵的文物,被当时几乎所有的“高手”认为是赝品瓷而拒之门外,“元代无青花”似乎是当时中国古玩行的“共识”,中国人在自己的家门口失去了首先认识元青花的机会。最后这对象耳瓶,被英国的一位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大维德爵士收藏。

虽然目前无法确定民间元青花准确数量,但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应该远远超过300件。一是元代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制瓷业是宋,金制瓷业的继续和发展,当时窑口众多,每年烧制瓷器产量都很大;二是元青花除少量精品贡给皇家官府使用,大部分作为当时的生活日用品,在社会上广泛使用,数量不会象官窑那样存世稀少,会有一定的沉淀遗留量。

中国是创烧元青花的发源地,已经发现的元青花遗迹遍布全国各地,还陆续有窖藏和墓葬出土。而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资料和我国出土的报告数据体现,元青花在当时元代时期就被出口输送到200多个国家地区,在这样一个大面积的使用范围内,也充分说明了元青花有相当大的存世量。

仅以窖藏为例,从1962年至2003年,我国共发现元代出土有元青花的窖藏16处,共出土元青花84件。沉船和墓葬出土的元青花不在此陈述。

(1)1962年9月,江苏省丹徒县大路公社发现一处元代窖藏瓷器。共出土瓷器26件。其中有元青花高足杯6件。(镇江市博物馆刘兴:《江苏丹徒元代窖藏瓷》,《文物》1982年第2期)。

(2)1964年5月,保定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有6件元青花。(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3)1966年4月,江苏金坛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1件青花云龙纹大罐,罐口盖一夹层大银碗,罐内藏各种银器50余件(镇江博物馆肖梦龙:《江苏金坛元代青花云龙罐窖藏》,《文物》1980年第1期)。

(4)1970年,元大都考古队在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发现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出土元青花10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元大都考古队:《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考古》1972年第1期)。

(5)1972年4月,河北定兴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2件元青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定兴元代窖藏文物》,《文物》1986年第1期)。

(6)1972年10月,内蒙古林西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2件,其中元青花7件。(林西县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林西县元代瓷器窖藏》,《文物》2001年第8期)。

(7)1976年春,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某团农场的农田中距地表30厘米之下发现一批瓷器,出土时多残破,其中有一件青花双凤纹高足碗。(新疆博物馆:《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出土的元青花瓷等文物》,《文物》1979年第8期)。

(8)1978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青花龙纹高足杯5件。(唐汉三、李福臣、张松柏:《内蒙古赤峰大营子元代瓷器窖藏》,《文物》1984年第5期)。

(9)1980年呼和浩特东郊保合少乡发现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出土瓷器40余件。其中有一件元青花梅草纹高足杯。(李彩萍:《呼和浩特东郊保合少出土窖藏金元瓷器》,《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1期)

(10)1980年11月,九江高安发现一元代窖藏,共出土器物245件,其中瓷器239件,有19件元青花,计有高足杯10件,云龙纹盖罐1件,云龙纹荷叶盖罐2件,云龙纹带盖梅瓶3件,缠枝牡丹如意云肩纹梅瓶2件,蕉叶纹花觚1件(江西省高安县博物馆刘裕黑熊琳:《江西高安县发现元青花、釉里红等瓷器窖藏》,《文物》1982年第4期)。

对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的分析之一

高安元青花博物馆内重现青花瓷出土时的情景展台

对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的分析之一

江西省高安元青花博物馆

馆内收藏的元青花瓷共19件,在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元青花名列第一,全世界第三。

(11)1982年3月,人民银行歙县分行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窖藏出土54件瓷器,仅有1件元青花云龙纹高足杯。(歙县博物馆叶涵鋆、夏跃南、胡承恩:《歙县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文物》1988年第5期)。

(12)1985年5月,江苏句容县城东发现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出土青花云龙盖罐1件,青花云龙梅瓶2件。(陈世华:《句容出土元代青花瓷器》,《东南文化》1991年第3期)。

(13)1985年9月,江西萍乡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瓷器29件,其中有元青花瓷器10件。(萍乡市博物馆:《萍乡市发现元代青花瓷器等窖藏文物》,《江西历史文物》1986年第1期)。

(14)1987年10月6日,浙江省杭州市发现一座元代瓷器窖藏。共出土瓷器54件,其中元青花1件,为笔架水盂(桑坚信:《杭州市发现的元代瓷器窖藏》,《文物》1989年第11期)。

(15)1992年1月18日,四川三台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有元青花3件。(景竹友:《三台出土元代窖藏》,《四川文物》1993年第6期)。

(16)2003年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发现三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50件,其中元青花8件。(陈永志:《内蒙古集宁路元代古城出土的青花瓷器》,《文物天地》2004年第12期)。

3、“瓷器孤品说”值得商榷

在收藏界经常会听到某种瓷器是孤品,某种瓷器全世界仅存几件。这种说法对吗?可先从瓷器烧造过程说起:因瓷器烧造流程复杂,很难保证成品率,所以在制作初期都会以多于定单数的方式进行制作,以保证出窑时的成品数量,正常情况下成品率就高于订单数。

所以,任何一种瓷器都很少是孤品或仅存几件。就算是位列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瓷都能在“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的情况下,而流入民间。其它的瓷器就更不用说了。

所谓存世孤品和仅存几件的说法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应该用目前只发现一件或几件来讲比较客观。还有没被发现的可能就在民间、在地下、在河道和海底的沉船之中,等待着人们去找到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基本建设、高速公路、高铁、南水北调、房地产开发等基建项目,动土量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地下挖出古墓群和窖藏不在少数。一些出土的文物,因各种客观情况,没有上报而流落在民间,被民间藏家收藏和保护。

综上所述,在文物鉴定中以“数量说”为鉴定标准,去否定新发现的同类器物是违背客观现实的。

对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的分析之一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拍卖成交价2.3亿元

伦敦佳士德在2005年将此罐拍出1400万英镑,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这个标杆树立之后,原本默默无闻的元青花一夜之间成为天价网红。

在此重申作者观点:“虽然民间不可能遍地国宝,但也不可能没有国宝。”希望大家都能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善待民藏。正如国家文物局刘玉珠局长所说:“还有大量的文物被民间收藏, 它们也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友情提醒:目前元青花仿造以及汝瓷仿造技术已非常成熟,赝品早已大量出现,请注意鉴别。


请看下篇:对文物鉴定中六大错误观点的分析之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