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谨防绩效主义的“癌变”

 商坛论衡 2021-02-15

第二节:对负面绩效说“不”

——《胜市正言》沪续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如果说绩效与成本有关,那么当成本大于绩效时就成了负绩效。但是有些绩效当时看不出来是负绩效;此后产生的负绩效会被成倍放大时,那就是一种毒绩效。企业家在成长瓶颈面前要想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对绩效照单全收,应当向负面绩效说“不”!

谨防绩效主义的“癌变”

负面绩效是相对于绩效的取之有道而言的,它可以计入当期绩效;然而如果不予剔除,就会为企业的健康发展留下隐患。一方面,大于“绩效”的成本在当期往往看不出来,甚至暂时不需要企业支付。比如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就属于社会成本。在环境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这部分的成本就被掩盖了下来。另一方面,负面绩效往往伴随着程度不同的不正当行为,起初属于个别的局部的问题;当负面绩效被拿来作为构成业绩的组成部分时,个别的局部的不正当性就成了全局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当负面绩效被认可并被兑现为部分人的现实利益时,就会产生负面的激励效果,往往会成为难以控制的潜规则,最终将使企业走上不归路。这当然不能因此否定绩效管理,只不过当企业家将绩效管理变成绩效主义之后,就产生了“癌变”。

20125月,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个人微博中指出,“绩效主义像企业脓包”。他认为,“绩效主义看似公平,但缺少内涵。它只能只靠利益刺激,未结成精神共同体,最终将走向平庸。无论任何企业,只要实行员工收入与业绩完全挂钩,一些扎实工作就容易被忽视,破坏员工对企业的信任。”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中早就告诉我们:由于尊崇绩效主义,索尼近几年已经风光不再,并且在一些管理问题上积重难返,比如绩效主义摧毁了索尼引以为傲的激情团队。而此时,索尼已经走过了它创业的第60个年头。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同样背景下的企业来说,如果在一度辉煌之后遭遇成长瓶颈,那就很难排除绩效主义“癌变”的因素。

在时代的拐点面前,转型往往伴随着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发展惯性的减速,那正体现了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消除不可持续的经济“泡沫”。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挤掉绩效中的水分,剔除负面绩效。即使在看来还算正常发展的情况下,拒绝带血的绩效,当属明智之举。在经济转型中,如果说具有传统优势的企业遭遇成长瓶颈在所难免,那么再糟糕的直面真实,都比脓肿之处灿若桃花的粉饰好。马云曾经在致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意味着我们宁愿没有增长,也决不能做损害客户利益的事”。就像B2B公司引咎辞职时的卫哲在公开道歉中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能被业绩所绑架,放弃做正确的事!阿里巴巴公司存在第一天就不在乎业绩多少,业绩是结果,不是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