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以《边城》为例

 夏梓言 2021-02-15

夏梓言

摘要: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笔下湘西世界丰富多彩,人物形象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湘西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保留千年不变的原始生活形态,即使是现代文明已经进入了湘西之地,正慢慢造成湘西发生变化,但湘西人却仍然安分守己,不为外物所扰。本文结合了代表作《边城》为分析对象,将从沈从文的写作取材原因、湘西人物形象、风俗民情以及湘西世界的特点四方面,来具体解读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为现代人还原出一个浪漫多情而神奇的湘西世界。

关键词:沈从文;丰富多彩;地域特色;湘西世界;《边城》

On "Xiang Congwen's Xiangxi World"——Taking "Biancheng" as an Example

Dou Qiwen      Supervisor: Li Ruihua

College of              ,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152016054, China)

AbstractIn Shen Congwen's works, the world of Xiangxi is rich and colorful, and the characters have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deepest impression of Xiangxi i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life form that has remained unchang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Even if modern civilization has entered the land of Xiangxi, it is slowly causing changes in Xiangxi. However, the people of Xiangxi still keep their own points and are not disturbed by foreign objects.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Border Town" as the analysis object, from the reasons of Shen Congwen's writing, the characters of Xiangxi, the custo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ld of Xiangxi, to interpret the Xiangxi world in his works, and restore a romantic passion for the modern people. And the magical Xiangxi world.

Key wordsShen Congwen; colorful;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Xiangxi world;

引言

在对沈从文的深入解读和研究中,他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与整个对沈从文研究的发展相对应,人们对“湘西”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不断地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呈现出了多元化,复杂化的状态。具体来说,湘西世界具有独特的乡土气息,有着和谐美丽的生活品味和田园风。新时期以来,随着沈从文的文章越来越广为人知,人们对“湘西”的理解和理解,也更加深刻丰富了。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所追求的“湘西世界”,一直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散发着无与伦比的自然原始气息。虽然他的作品很少描述惊心动魄的社会变迁,但他的风格简约和谐,呈现出不同的湘西风情。 由此可见,《边城》相当于是沈从文理想的人生缩影。

1.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渊源

1.1表达作者对家乡湘西的真挚情感

沈从文出生于传说中的湘西凤凰县,他的身体里流淌着汉,苗,土家三族人的血,这也使得他在家乡的生活充满了自由张扬的野性感情。在奔跑中,他和湘西这片土地有着难舍难分的深厚情感,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对于那片土地上的人情风物久久不能忘怀。在沈从文的作品里,他只要尽情地抒写着湘西的自然山水,才能恣意发泄着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由此,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和谐自然的湘西,得以领略到湘西明净壮美、灵动憨厚的湘西自然美景。

1.2湘西在少数民族中最具有代表性

湘西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农业社会的宁静来源于农民与小手工业者生活的易满足性。生产劳动的成果只要够生活所需即很满足,也就是说能够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可以了。《边城》中的爷爷认为一点小钱足够,因为吃的用的可以自己种自己做,如种菜编草鞋。山上还可以提供吃的和烧的以及用具的原材料。大自然已经给人山林、土地、水和人的强健体魄与勤劳双手,这些足够了。这种生活下的欲望是极其平淡的,发展的进程也不会太快。沈从文的小说以地域来说确实是更倾向于选择湘西这一地域,因为湘西在少数民族中的确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有着独特的吊脚楼等民族建筑,天然的自然风貌以及少见的淳朴人民。

1.3湘西契合沈从文诗意语言和文学理想

沈从文对于湘西山水和风土人情的诗意描绘,淡化了作品故事的情节,使读者陶醉于清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沈从文用自己的诗意语言创造了他的湘西世界,通过生活在湘西世界的男女展示了湘西优美的自然人性。他希望以这原始、健康的人性警醒都市社会,使得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现代“文明”制约下产生的人性异变。沈从文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人看到了“人”尊严的丢失。因而,他提出了自己有关“民族品德重造”的文学理想,希望以此使得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可以保持自己的尊严,使生命可以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下去。但社会现实以及湘西人自身的局限使得沈从文关于人生的理想成为了一场梦。沈从文两次返回湘西,看到了现实中湘西人物质精神上的堕落。沈从文的作品直接服务于他的文学理想。他用自己的湘西系列小说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发展中人的内在需求的发展。湘西世界的毁灭同时也代表着沈从文文学理想的幻灭。

2.《边城》中的湘西人情之美

2.1翠翠:清新自然

具体来说,沈从文的《边城》作品给读者以清新的美感,完美而自然,没有任何雕琢和刻画。这种美是纯洁美丽的、不庸俗的。比如在描写翠翠的外貌,说她在风和日丽、山青水绿的环境里成长,虽然皮肤黝黑但是她有一双清澈如水晶的眼睛。大自然不仅抚育出了独一无二的她,而且她的在青山绿水中,不仅拥有了清澈透明的眼睛,还造就出了她清纯的性格。她的纯真善良、温柔宁静,充分体现在她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尤其是在爱情开始萌芽以后,她坚持不懈地追求爱情,痴迷地等待着她的爱人,不管他何时回来,也不管他到底能否回来,翠翠在追寻理想的爱情时,也展现了她阳光灿烂的一面。在她的善良和纯洁品行之下,深藏着一个无比纯洁的心灵。她不能接受现代社会被人类的欲望所熏染的残酷事实。翠翠,虽然是一个孤儿,却成为了湘西文化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翠翠还是“爱”与“美”的化身,在湘西文化的乡村世界中,她处处展现了人性的闪光之美。正如沈从文所评价的那样,翠翠是个如水一般的女子。她常常会对未来抱有憧憬,但是在面对自己的心上人时又会显得无比羞涩。她虽然生活在湘西社会的最底层,但却给依然热爱着周围的世界,并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了快乐和温暖。她还是湘西世界的山水精神的象征。

2.2顺顺:善良大度

在《边城》一书中,人们对船总这个人的描述内容不是很多,尽管他也是湘西男人中较为典型的一个角色。他出生于军队,对生活中的杀戮早就产生了厌倦,返乡后买了几条船成家立业,还在茶壶镇生了孩子。他被认为是湘西社会的上流阶层,但他并没有对其他人进行打压。相反,他对待邻居十分大方,总是毫无保留地向自己的家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父亲该有的关怀来抚育他们的儿子长大。起初,顺顺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爱上了翠翠一事并不知情。直到后来,天保亲口告诉了他,他才得知原来天保喜欢上了翠翠。于是他顺应了当地孩子自主择偶的传统习俗,主动向老船长谈论婚事。后来,当天保在唱山歌比赛中失败并离开后,他拒绝接受翠翠和老二结婚,成为自己的儿媳妇,因为他把天保溺死的事情怪到了翠翠的头上。这样的想法是合乎情理的,读者也能够理解。然而就在翠翠的祖父去世后,顺顺又意识了自己的不对,想要打破自己当父亲的偏见,又想把翠翠带回到村子里,由此可见他本人还是很大度和善良的。

2.3老船夫:侠肝义胆

《边城》中的老船夫是个理想人物。他的侠义情怀让他会在关键时刻为人出头,维护正义。他还有着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态度以及为了信仰不惜献身的精神。对于孙女翠翠的人生,他不想让她重蹈母亲的覆辙。为了找到一个人代替自己继续照顾翠翠。老船夫一反常态,积极介入翠翠的爱情,数次为了翠翠的幸福奔走。即使是在天保意外死亡后被顺顺一家误解,他也仍然进城找傩送。但是,命运似乎没有因为老人的善良而发生任何改变。最终这个可敬的老人在一个雷雨夜中孤独地死去,同时他希望孙女得到幸福的念想也落空了。老船夫每一次为翠翠的奔走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意外而落空。

3.《边城》中的湘西民俗之美

湘西的民俗风情是湘西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民俗风情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异域风情,同时也与人物的命运紧紧相连,凸显了人物形象和命运。

3.1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在《边城》中,在《边城》中,通过对两次端午节的描写,沈从文引出了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同时,这也解释了翠翠爱情之路的曲折。沈从文笔下的端午节是与汉文化下的端午节时间是一样的。但是就其形式而言,除了多出来有捕鸭子的这一项娱乐之外,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沈从文在《边城》中所写的端午节,举办形式上也与汉族基本吻合:端午节当天要吃饺子、挂艾蒿,还要举办赛龙舟这类活动。但是湘西的端午节最大的特色在于,汉族的端午期间没有捉鸭子活动,但这基本上与端午节的赛龙舟习俗相同:鼓励竞争并对能力突出者予以奖励。有人认为“鸭子”在这里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象征春情的萌发。放鸭子捉鸭子只是龙舟竞赛的一个尾声,因为这时没有诸多的观众继续观赏,更没有男女成双成对的场面。虽然翠翠两次的端午节都收到了鸭子,但这纯粹属于巧合。

3.2自由开放的婚恋风俗

湘西地区的婚恋习俗按,从总体上来说,湘西地区的婚恋是自由开放的。但是自由中有节制,女孩子的行动受父母兄弟姐妺的监管,不能与男子随便的越轨结合,否则将会受到处罚。在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的男女恋爱尊崇的是自由恋爱,提倡的是以歌会友,山歌已经遍及了湘西的任何一个角落,成为爱情上必备的有效技能之一。男女求爱对唱山歌的场合很多,可以是赶场的路上,可以是偶遇的山上,可以是在各种节日集会上。父兄会为达到谈情说爱年龄的女孩子在自家住房附近搭建花房,本村与邻近村庄的女孩们一同坐在花房中,绣花唱歌,往往会引来邻村的小伙子前来唱歌。《边城》中的茶峒人,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求亲,一种是媒人促成,另一种是男子站在山水边,为心爱的女子歌唱,女子则根据歌声按照自己的心意来选择伴侣,后一种方式也成为了翠翠情窦初开最关键的催化剂。

4.《边城》所展现的湘西世界

4.1以景衬人:大多以湘西的水来烘托人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自然美丽的。湘西人与自然从未分离,湘西人的灵魂处处映衬出湘西自然山水的纯净与灵动。翠翠的伶俐乖巧,仿佛就是那深不可测却依然清澈透明的茶峒小溪。《边城》也通过对茶峒的大量描写引出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男女。原始自然的环境不仅增加了作品的优美氛围,而且也孕育了湘西儿女淳朴的自然人性,这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异域风情,同时也与人物的命运紧紧相连,凸显了人物的形象和命运。水流淌于沈从文的作品中,养成了湘西人的自然品性,也同时体现出湘西人在这种环境下所形成的老实和本分的性格特征。水在万物当中是包容性最强的,所以它才能以无限柔软的姿态去融合生命中所出现的任何新奇事物“,但与其同时依然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也不轻易受到外界的侵袭与玷污,这在湘西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湘西人往往都是包容心极强的,他们可以轻松接受任何的新事物,并不会有所抵触,但还是会以最初的那份自然的朴素观念去面对生活。

4.2情景交融:自然景色与自然人性融合

《边城》中原始自然的环境不仅增加了作品的优美氛围,而且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清新自然。沈从文的作品为我们建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湘西世界。处于中国的战乱时期,湘西人民在战争的铁蹄下将何去何从一直是沈从文的心病,而在看到了自己所大加赞誉的美好人性正逐步被战争以及现代“文明”所吞噬,更加让作家感到悲痛。为了捍卫这份正在逐渐失去的美,沈从文努力的用自己的作品向人们表达自己的希望。沈从文的作品不仅是一首悠扬的牧歌,更是一首含蓄的挽歌。他为我们展示了美的生命形式的同时,也为我们讲述了这美是如何毁灭的,但他从没有停止对人性的歌颂。他用自己的创作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美丽而忧愁的世界。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的自然风物独具魅力,湘西人淳朴的生活方式与这自然天地浑然一体,恬静而安宁。此时的“湘西世界”不仅是其孤独心灵的慰藉与饥寒困境中的生存依托,而且是自然人性的理想境界所标识的不仅是道德人格与朴素民情,而且是优美健康生命形式的净土不仅是小说所设置的人物生活环境,而且是一个独特的“文学”意象。生命源自自然的馈赠,是与大地融合一体。“自然人性”首先在沈从文的笔下就体现为人与自然之间构建的一种最为原始与质朴的和谐,连绵起伏的群山,各种各样的动物,交相和鸣的虫儿,互为映发的光色形味,无不闪现着优美恬静的交融之感。

4.3戏剧化情节: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沈从文还从湘西人身上,挖掘出了一种不违背人性规律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具备着优美健康的特性。但是命运往往是无法更改的,所以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这群平凡而又淳朴的人走向毁灭。因而他想将这份美好的人性保留在自己的作品中。虽然那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是不凑巧,因此朴素的善良与单纯的希望终难免产生悲剧。

小说中的悲剧多半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边城》中天保大佬的死亡等造成小说中人物悲剧的原因很多,还有人物本身的性格如翠翠与爷爷的犹豫不决;不是美好的事物本身引发了哀愁而是如此质朴美好的湘西人事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现代社会中渐渐消亡主要的原因在于湘西内部的脆弱性

《边城》中沈从文希望通过老船夫的积极行动为翠翠的爱情嬴得主动权以避免母女俩获得相同的命运。但他的主动却一次又一次将这份爱情推向了悲剧的深渊。最终天保的意外身亡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老船夫对于命运的积极把握最终却促成了母女俩相似的命运。

结语

“湘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地域标志,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独特的意向的存在。人们在了解到现代文学史的沈从文时,也总是会给他附上一个关于“湘西”的独有标签。我们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进行新的梳理与认识,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的小说有着丰富的感染力,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笔下的那个“湘西世界”,他的创作理念也一直都保持着初心,坚持要和美学理想相结合。其代表作《边城》就是建立在湘西风土人情的基础之上,从而开始了他生动的讲述,用诗意的文字再现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的离合悲欢。沈从文也曾经这样说过他的这部《边城》,他造的仿佛是一座希腊小庙,将山地当成是写作的基础,并且还用坚硬的石头去建造它。虽然外形很娇小而不纤巧,但是十分的坚固对称,他构建的建筑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样子,并且这庙里供奉的就是人性。这样的比喻是十分贴切的,因为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人与人之间自然真诚、和谐融洽,湘西的青山碧水间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美丽的乡土故事。

沈从文创作《边城》时已32,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已使他品尝了人世的沧桑,除了对于故土的深刻眷念湘西是人与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奇妙融合。沈从文的创作再现取自于社会现实通过湘西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表现人物性格与命运塑造了诚实淳朴、正直的乡下人”形象他的创作向读者介绍了生活在湘西地域的纯美人性,以此批判都市人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性的残缺。在他沉静的文字背后,蕴含着的是他的文学理想,显然,他所创造的湘西世界是真实存在着的,它饱含着作者对于人生的理想与思考。

在《边城》这本书中,沈从文对湘西人事的关注使得沈从文用自己饱含诗意的笔调歌颂着这最后的人性,但忠实于现实的创作让他冷静的写出了湘西人在社会变革中的悲剧命运。这种对于生命的复杂体验使得他的作品具备了多重魅力,在现代文坛上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马丹,马春相.《边城》中的人心隔膜及其美学意蕴[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05):73-76.

[2]尚涤新.浅谈《边城》中的湘西地域文化[J].戏剧之家,2016(24):277.

[3]王萍.论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湘西世界[J].文化学刊,2015(07):129-130.

[4]李晓蓓. 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的“野性思维”[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张丽苹. 沈从文的湘西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5.

[6]雷欣.透过《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1):236-237.

[7]王婷婷.小议《边城》中的湘西民俗世界[J].文学教育(),2014(12):60-61.

[8]魏雯.留住最后一抹晚霞——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J].文教资料,2014(09):8-9.

[9]魏青. 沈从文小说湘西叙事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0]李蕾.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水世界——浅析《边城》中的审美特征[J].南昌高专学报,2012,27(03):34-35+37.

[11]雪梅,李强.从沈从文的《边城》管窥他的文学理想世界[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03):22-23+27.

[12]褚连波. 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3]艾艳红. 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10.

[14]吕苗莉.光影留驻,边城不老——评“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系列[J].出版广角,2010(08):68.

[15]陆时红.人性美与风情美的完美融合——沈从文《边城》解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06):67+88.

[16]吴晓玲. 沈从文小说的诗学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17]秦媛媛. 二十世纪“文学湘西”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0.

[18]龙慧萍.他者的本土——沈从文的湘西世界[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110-114+124.

[19]赖小容.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一曲夹杂哀调的牧歌[D].上海交通大学,2008.

[20]赵园.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J].文学评论,1986(06):50-6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