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里程 走人户,多么熟悉而又亲切的名称啊,然而它却逐渐地离我们远去。特别是在城市里,几乎听不见这三个字了。 走人户中,还有一种是到儿女亲家去串门,这称为走亲家,现在城市里面基本没有了。 现在有点年龄的人,都知道走人户是怎么回事。这是过年时,亲友们走动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习俗。亲友之间越走越亲,亲情越走越浓,否则越来越谈,形同路人。 在农村人们更加注重走人户,从初二起,人们便开始出门,走亲会友走人户了。 原本比较清静的原野,一时就增加了很多走动的人们。大道、小路甚至于田坎路都可以看见大人、小人,穿新衣带新帽,提着礼品兜兜,兴高采烈地去走人户。这成为当时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走人户礼行(礼品)是少不了的,一般都用兜兜装着,兜内便是用红纸装饰起来的礼品,吃穿用都有,但是更多的还是内装吃的东西。最常见的礼品是挂面和点心,比较高级的还有腊肉,鸡和鸡蛋。如果那家人过年杀了肥猪,说不定还要送上一块刀头。至于送穿的,多半是女儿回娘家孝敬给父母的礼物。 在饿饭的年代,农村人也没有忘记走人户。那时候人们都穷,礼品相对比较简单,普通的就是两把挂面和两包一斤装的盐。再重一点的,就是挂面增加为四把。不是说礼轻人义重吗?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这可谓就是重礼了。 走人户的礼品一般都用红纸包装起来,兜兜的盖子上也要贴一张红纸,以显示喜气。人家收到了礼品,一般都小心地把它保存起来,以后走人户照样送给另外的人。 从初二起,一直到十五都是走人户的时间。人户走多了,甚至原来送给别人的东西,后来又转到自己家里来了。走人户很少有当天回来的,一般都要歇一晚上或者多个晚上。 我在农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曾跟着亲戚走了一次人户。那是我的姑爷两夫妇,到十多里外的地方去走亲家。 正月初三,一大早我们吃了饭就出门了。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姑爷头上那张已变色的白帕子 ,被换成了崭新的一张。 姑婆提着礼品兜兜走在前面,兜里装了四把红纸包装的挂面 ,还有姑爷赶场买的一包杂糖点心。店家知道是走人户用的。包装得特别好,虽然用白纸包的,但是最上面还是盖了一张大红方纸,上面印有商家的商标商号。 姑爷走在后面,提了一支大红公鸡,同时带上了他心爱的叶子烟杆儿。 我走在他们中间,沿途不断地看见人们匆匆而行,就像我们一样的去走人户。一路上,姑爷教我见了人家,应该怎样怎样。 走了将近两个小时到达了目的地。刚进龙门儿(川西民居大院的大门就叫龙门儿)。狗就叫了起来。男主人出来赶快把狗拉开。并且说道:”哎呀,亲家稀客,稀客。” 姑爷马上回道:”亲家给你拜年咯!“姑爷说着,用双手抱拳,上下摆动,做了一个拜年的动作。 ”说到哪里去了?年在你那里嘛!”男主人把客人引进里面。 这时女主人也出来了说道: ”唉!亲家、亲家母儿,你们大老远过来,一路辛苦了,快进来坐,快进来坐!” 姑爷,姑婆把带来的礼品交给了男女主人,他们接在手里说道:“你们过来耍就是了,带这么多东西干啥?“ 姑婆说:”礼轻人义重,不成敬意,不要嫌弃哈。“ 进入室内男主人看见了我,问道:“这娃娃是谁?” ”我的表亲孙儿。“姑爷说。 我按照路上姑爷交给我的那样,立刻给老人家跪下,嗑了一个头。“给姑爷拜年咯!” 老人家把我拉了起来,并从兜里掏出一张两角的钞票递给我。 之后他拿出一个小簸簸,里面装着叶子烟。 ”这是我前次赶场买的好烟,不歇火味道还纯。“说着他将烟递给了姑爷。 这时女主人拿出两个大碗,碗内装了一些红白茶荼叶,将锅里烧的开水掺在了里面。 ”你们大老远的过来,请喝茶哈。“ 说着将两碗茶放到了姑爷和姑婆的面前。 女主人忙着烧火做饭,灶门的上方挂了一些腊肉,她取下了一块,放在锅里煮了起来。 男主人到菜园里,去扒了一些白萝卜和红萝卜,也扯了几窝芹菜和莴笋,洗干净后交给了老伴儿。 他们用甑子做饭,甑脚底下正好煮萝卜。 忙活了一阵,几样菜肴摆上了桌面。吃饭的时候,女主人不断地给客人拈菜,把腊肉拈到我们碗里,同时说道:“哎呀没有菜哈,你们不要客气,随便吃,随便吃。” 男主人拿出一瓶酒来,给客人和自己各倒了一杯。 “这是我直接到曾家烧房里去打的酒,味纯劲头大,场镇上不管哪一家卖的酒,都比不过它。“ 晚饭,除了中午的剩菜,还添了些自己做的家常菜,有水豆豉,有拌萝卜干儿,还有一碗苕菜汤。另有一碗腊肉蒸豆豉香气四溢,我感觉腊肉比中午的还好吃。 第二天早上,姑爷,姑婆,还没有下床。两碗热气腾腾的醪糟儿蛋就端在他们手里。 中午最好吃的是凉拌鸡,那就是姑爷带去的那一只大公鸡。整了垒尖尖的一大斗碗。 吃完饭后姑爷点起了一根叶子烟,烟吃完后姑爷说:“真是泼烦你们,我们这就回去了。” “不要走,再耍几天嘛。“对方不断地挽留。 ”不耍了,我回去明天还有点事。”姑爷说着向外走去。 男主人显得有点无奈:”慢走哈,你实在要走我也没法留你,以后尽管过来耍就是了。“ ”等一下,等一下。“女主人提着一个筐筐出来,然后把姑婆里手里的兜兜拿了过来,将筐子里面的酒米和鸡蛋装了进去然后说: “不好意思,不要嫌弃哈!也没有什么送你们的。“ “又吃又拿,那咋个要得喃?“面对女主人递过来的兜兜姑婆并不接手,女主人强迫把兜兜放在她的手上。 男女主人出门送我们,从他家龙门口的小路,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道上。 |
|
来自: 新用户7771xie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