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读《魔鬼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的故事

 成都书语 2021-02-16

《魔鬼的故事》是芽芽读书会本学期共读的最后一本书。选这本书是因为我喜欢娜塔莉·巴比特的故事,温暖、幽默、富含生活哲理。《不老泉》好几个孩子都看过了,所以这次选了这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与我们本学期读的其他长篇故事不同,这本书由一个个的小故事组成,同学们都说很好读。

说到魔鬼,你会想到什么?

坏、狡猾、诡计多端、恐怖、魁梧、凶狠……

读过这本书之后呢,你觉得魔鬼什么样?

幽默、调皮、可爱、友善、聪明、好玩、有时也会不讲理……

把同学们说到的词写下来,大家发现好有趣,书中的魔鬼熟悉得有点像孩子,和我们原本脑中那个“魔鬼”的词好不一样。这样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读书会开始之前就布置了小作业,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抄下一段打动你的、让你印象深刻的、你非常喜欢的或你完全不赞同的话,并写下自己读到这段话时的想法。在这样独自与故事的对话中,我看到同学们对文本的解读,通过故事去认识这个与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魔鬼。

到这一环节,同学还停留在故事里,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我们不想将阅读仅仅停留于此,这本书更是不止于此。这是关于魔鬼的故事,更是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分组,选择一个喜欢的故事来做一个“填空题”: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有同学马上问:“空格里填什么词呢?”“形容词、动词、名词,什么都可以,只要你解释得通。所以,我们不仅要填上这个词,还要来解释一下这个词你们选择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哦!”用一个故事来举例说明了要求,同学们很快就表示明白了,开始小组讨论起来。

旁听关于《石像的耳朵》讨论,两位同学从故事中有变化的人物说起,看到倾诉带来的内心成长。她们决定写“这是一个关于勇于表达的故事。”我问:“故事的名字叫《石像的耳朵》,为什么要特别提耳朵呢?”两位同学再次回到故事去找“耳朵”出现的地方,接下来会听到她们说:“是不是……?”“也许……”“你是说……”后来听到她们激动地叫我,要告诉我“这是一个关于表达和倾听的故事。”

其实她们刚刚就已经在完美演绎这两个词了,不是吗?因为表达而有了更多的思考;因为倾听和被倾听,感受到了喜悦和动力。于是她们紧接着又选了一个故事——《摇篮里的小魔鬼》。欣喜地发现,两人在讨论完她们认为的主要角色——牧师和小魔鬼后,又开始研究起其他“群演”来,一个同学说书里的村民们就好像我们生活中有些人,一听说是强盗的孩子,就觉得这个孩子也会是强盗,其实人家只是个孩子。哈!开始联系生活,并去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了。旁听的我借机跟她们说到了“刻板印象”,对她们而言,这是个新词,于是两个有心的孩子用笔记了下来,在最后分享时也特别跟其他同学说到了这个词,还举例说明。

另外两组同学也不约而同地从选择的故事中说到我们的生活。从故事中看到人性的善恶并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从故事里聊出来,说到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有不一样看法,生活可能会因此多出一些快乐和精彩。

这学期的读书会我们多次使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我发现同学们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还不太怎样去表述和讨论,聊得有些“跑题”。一学期的共读之后,我们看到同学们已经可以享受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同时也倾听他人的想法并给予回应。在这样的讨论中收获新知,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大孩子的阅读,挺需要伴的。

文/编    Rebecca

书语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