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德格尔丨思的经验之符号

 置身于宁静 2021-02-16
海德格尔丨思的经验之符号

本文节选自:《思的经验》

作者:[德] 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陈春文

内容简介:

《思的经验》列在《海德格尔全集》第13卷,收录了马丁·海德格尔作于1910年至1976年间的35篇短章,这一卷的名字,直译应译为“从思的经验中来”,“基于思的经验来说”或“出于思的经验”。海德格尔的整个思想历程,从他发表的首篇作品到他的最后作品都集于本卷。从他1910年发表的写于家乡的第一篇作品起,就已经让他认识到,一个年轻人从这里已经无可挽回地走上了一条思想的道路,他很快就明白过来,这将是一条从来都不会有尽头的路。

把语言表象为清一色的符号,为语言在信息理论上的技术化提供了开端,由此出发设定的人对语言的关系被卡尔·马克思的要求以一种极为可怖的方式推向极致:管用的是,改变世界。

人们对现在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极端的非人性是不是还要高看一眼?是不是还要及时地加以承认?计算式思维的超强势力日复一日地越来越决定性地回击着人自己,并使人屈尊成为一种无节制的“程序化”模式思维的可被任意摆置的组件。非计算式的思想无以逃遁,它们统统被科学组织起来,并通过组建机构加以固定。

*

古希腊人的惊讶犹在,他们能够惊讶,是因为他们总能从让深居简出占先的方面来思,使有待言说的东西在它的浑然未开中就已经被洞悉到。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上场物之上场性的因筑而居,这种语言是等候的语言,它等候着,为的是在语言中恒筑地栖居。

在当今卖弄谈话和写作技巧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还能保护一种单纯的、有所负重的言说是至为艰难的。要听到这样一种在其中真正发生着点什么的言说是至为艰难的。

一切的艺术,一切的知与识,都将必须从群山与大海、天空与岛屿,从(已被谈滥了的)光与光所给予的任一有限的上场物,甚至从那种因为它的存在才使光—亮与幽暗成为可能的东西中原初地经验,在渊源处经验。

*

当今的黑格尔复兴——这种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断难再从辩证法这盘磨里掏出什么东西。这只是一盘还在空转的磨,因为黑格尔思想的基本立场,他的基督教一神学的后物理,已经被背弃了;因为唯在此一基督教一神学的后物理中,黑格尔的辩证法才获得了它的元素和支点。

问题依旧是,今天被视为首要的也是最终的现实性(这种现实性从前是被称做上帝的)的工业社会,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助推下,这就是说,在黑格尔后物理的原基中,从根本上说能不能被充分地思索透。辩证法的中介方法蜻蜓点水于现象(如对现代技术之在场的解释就是这样)。一味地靠机敏并不是通往对我们的思想而言还自行隐遁着的东西的路途。人即将面临的思想方式的革命,还没有准备好,对其进行一种公开的阐释的时机还不成熟。

辩证法是消弭追问的暴政,任何追问都被扼杀在它的网格中。

*

说合理与世界的合理化(去魅)本身就是某种理性的东西,这是糊涂见解,这种见解根本就不曾追问过理(Ratio)的渊源。

本文为北大公共传播转载

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 | 钟龙辉

图源丨豆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