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泰蓝价值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新用户1398XocJ 2021-02-16

  康熙时期的景泰蓝逐步脱离了明代景泰蓝的暧色格调,改正了掐丝不匀,胎骨轻薄的缺陷,技艺娴熟,清代的景泰蓝制作基本上沿着这一路子发展。乾隆时期景泰蓝制作生产发展到了巅 峰,这一时期除了清官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外,还在广州、扬州、九江等地生产。其胎骨厚重坚实,形态敦厚,珐琅釉质精细而不透明,发色纯正。乾隆早期浓郁,中、晚期趋浅淡典雅。掐丝工艺的线条工整,细腻流畅,均以双勾技法来勾勒图案花纹。同时,磨光、鎏金的技术更加精细,达到了“圆润坚实,金光灿烂”的境地,充分显示皇 家富贵的气派和金碧辉煌的效果。

  明代宗景泰年间,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十分高 贵华美,因此被称为“景泰蓝”。值得注意的是,“景泰蓝”中的景泰是明代宗的年号,也就是当下热播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的男主角朱祁钰,景泰作为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前后共用了八年。

  景泰蓝的首饰在清朝也是皇 家御用的首饰,以典雅雄浑的造型和镂空繁富的纹样,成为中国风首饰的代表,也因为景泰蓝和宝石的完 美搭配可以使得首饰的色彩更为绚丽多彩,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

  景泰蓝可以说是作为皇 家独享的艺术,在元朝末年由阿拉伯传入中国。因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并以宝石蓝、孔雀蓝为主色调而得名,它有青铜器的气势,有丝绸织锦繁华的色彩,有瓷器一般明亮润泽的质感。作为宫廷艺术,北京景泰蓝是明清宫中高 贵的装饰艺术品,为皇 家所垄断。

  景泰蓝与玉雕、牙雕、雕漆,合称“燕京四绝”,它在中国的制作年代可以上溯至元朝。一位国内高校金属工艺研究者以“苟延残喘”四个字形容景泰蓝的现状。那么,这项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传承、经营、收藏、展示究竟呈现何种面貌?《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甲午继续寻访,探究景泰蓝的历史之谜与当代现状。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起源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

  景泰蓝又名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