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虽然注重实际操作,但也不能缺乏理论支撑,食材和调味料在锅里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产生鲜美味道,心里有数,才能做好味道精准控制。 就以烹饪中用水为例: 给肉焯水为什么要冷水下锅? 肉类焯水是清洁步骤的延伸,冲水清洗表面,焯水是“内部清洁”。 分子运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肉类在冷水中,随着水温的升高,内部血水加速渗出。 残存于血水中的腥味因子,是肉类腥膻的主要来源,焯水虽不能把它们一击全灭,但也能消灭大半。 若是开水焯水,下锅后肉类表面迅速熟化收紧,关闭了内部血水“出城”的通道,温度刺激腥味在内部释放,反而弄巧成拙。 做馅儿打水为什么要用冷水? 为了肉馅儿嫩而筋道,需要给肉馅儿打水,搅拌让其吃水上劲儿,这时候必须用冷水甚至冰水。 肉在搅拌时,摩擦生热,热量会让表面少部分蛋白质发生熟化变性,相当于“关闭城门”,水分反而吃不进去了。 水可以承载味道因子。 烹饪中有很多只食其味,不见其形的菜品。 例如在炸丸子的时候,用葱姜去腥,若是把葱加入肉中,炸的时候葱很容易糊化变黑,影响味道也影响观感。 正确的做法是使用葱姜水,葱和姜提前在水中浸泡,也可以用力攥出汁水溶于水中,用葱姜水去腥增香。 炒菜的时候,为了不见葱姜也会常用,例如宫保鸡丁这道菜,鸡丁入味时用葱姜水给其打水,味道最佳。 水承载味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场合,干香菇泡发时,泡香菇的香菇水鲜味甚至比香菇本身还要足。 以上是可见的水,烹饪中还有很多场合需要我们控制水,但是“不见水”。 肉丝滑嫩需要提前上浆,上浆的过程其实就是给肉丝吃水,并且帮助它锁水。 炸东西外焦里嫩,食材下锅后表面熟化,锁住了内部水分,不会过多流失。 有些素菜,吃起来有脆口,除了食材本身质地外,烹饪中用急火快炒的方式,热量迅速进入熟化,且不给水分留下蒸发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爽脆。 除了吃水,锁水。还有很多场合需要食材吐水。 萝卜辣臭味大,制作爽口小菜萝卜条的第一步是加盐把水分杀出来,同时带走味道。 开水白菜这道菜,白菜焯水之后还要用冷水清洗浸泡,然后用力攥干,吐水的同时突出白菜的捂臭味儿。 炒西红柿鸡蛋时,提前加点盐可以让西红柿的汁水吐出来,味道更佳。 吐水还可以帮助保存食物,例如饼干,因为水分含量极低,可以长期保存。 导致食物腐烂的霉菌,在没有水的条件下也不易生存,所以水分含量低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做酱时加牛肉或者猪肉,同样也要把肉里的水分炒干才可以。 烹饪中,用水还有很多小技巧。 炒鸡蛋时,鸡蛋液加点水,炒出来更嫩。 做炒饭,加一点水可以让米粒吃进去,米粒更弹。 暴露在空气中易氧化的食材,泡在水里隔绝空气,保证食材新鲜。 拌凉菜保持蔬菜爽脆,提前泡在冰水,维持口感。 关于水在烹饪中运用的原理和技巧,一两篇都说不完,以后可以慢慢聊。 烹饪原理在提升厨艺的道路上是重要一关,弄懂以后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我在实践中提炼出了对我们厨艺有利的理论知识,总结虽然很难,却也很有趣。 这篇专栏里,有烹饪原理,烹饪技巧,烹饪习惯,调料使用,香料使用等等和厨艺有关的东西。 我把当厨子这几年的所遇,所想,所感,所悟都写在了里面。 热爱烹饪的朋友,一定会对它爱不释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