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心理障碍源于环境对人性的扭曲”这句话?

 九州君子好人 2021-02-17
心理障碍源于环境对人性的扭曲,这相当于把所有的错误都甩在了『环境』上面?总的来说这是在外控,将人自身的力量[这个内在力量是另一种心锚且被标题隐藏]给清除并且归咎于人所处的环境,不能从单一的角度来理解它,因为这个观点可能并不全面呢?

就好像一个人的后天的『彼得潘综合征』也不能单单归咎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个老梗,再怎么怪罪、怨恨自己的家庭,也许也无济于事,毕竟过去无法重来,障碍改善却无法落实到改变的轨道上,那么这怎么可以让理论接地喔?

★这是谁的责任:外控与内控

引用:“心理学家罗特Rotter提出控制点归因理论,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认为事情的结果总是取决于个人在从事解决这件事时的努力程度,那这类人属于内控者,他们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结果。另一类人相信社会环境的安排,命运和运气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而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后果负责,这类人称为外控者。”有很多人因为家庭、学校、友情而慢慢陷入泥沼,让环境左右自己,这样的被动实在让人唏嘘不已,我们不能完全改变环境,却能够改变部分环境,可控的部分进行适应呢。

★自我分化障碍:彼得潘综合征

什么是彼得潘综合征呢,根据搜狗百科的详尽解释如下:“
①情绪化任性难以自我克制,一旦事情不按照自己所设想的发展,就容易发脾气不考虑后果 
②过度或者完全依赖他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独立生活,总是需要别人照顾自己
③不敢承担责任,不能拥有固定的人生伴侣,也容易频繁更换工作。
④自我中心自私,不知道主动关心别人,而把别人对自己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
⑤难以适应社会或者被社会拒绝,容易遭受挫折,进而引发情绪混乱............”

比如有的成年了四十岁了还是不成熟,像个孩子一样,很可能是因为创伤事件,家庭教育,逃避责任导致的彼得潘综合征,单单说这种障碍是环境对人性扭曲是可以的,但是他自身其实可以有很多方法去回避,就好像被溺爱的孩子本人也可以察觉一些端倪,主动挣脱怀抱,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我们成年人需要与原生家庭进行一定的自我分化,不单单是物理距离还有心理距离,在家庭与亲密关系中,一个坚持自我的人应该能够既保持个人的独立,又能与他人建立好的链接,在遇到分歧时能够求同存异知道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

环境很重要我们可以试着适应
并且能不断调整自己
觉察不利因素
祝好!
ZQ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