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渔舟唱晚》两个版本辨析——“金灼南谱”与“娄树华谱”比较

 _顺应自然_ 2021-02-17

要:《渔舟唱晚》是我国流传甚广的著名古筝曲。近几十年来,对这首筝曲的作者是娄树华,还是金灼南?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金谱”和“娄谱”两个版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进行比较辨析,认为将《渔舟唱晚》标示为“金灼南、娄树华编曲”,更符合历史客观事实。
关键词:《渔舟唱晚》;“金谱”;“娄谱”;比较辨析

在我国众多的筝曲中,《渔舟唱晚》是一首流行很广泛的古筝独奏曲。这首乐曲在许多出版物中均署名“玉田娄树华曲、曹正译谱”(或整理)。“玉田”,系指娄树华(1907~1952)的出生地河北省玉田县。译谱者曹正(1920~1998)于1936年由家乡辽宁省新民县赴北平参加民间社团“道德学社”工作并学习筝艺,彼时古筝家娄树华正在北平由河南遂平筝家魏子猷创办的“道德学社”参与活动,此间“曹氏闻娄所奏筝声所动,遂拜娄为师习筝……曹氏于1941年离北平前夕,韩(指该学社韩哲武——笔者注)自资请日本一唱片公司为其录制首张唱片,正面为《高山流水》,背面为《渔舟唱晚》”。曹正弹奏的这首《渔舟唱晚》便是根据娄树华传授的工尺谱“译谱”演奏的。娄树华的这首《渔舟唱晚》就是通过曹正的“译谱”发表及唱片传播得以广为流传的。因此,一提起《渔舟唱晚》,海内外都众口一词说是娄树华创作的筝曲。
但对《渔舟唱晚》的作者是否为娄树华,也有些学者提出质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有姜宝海、成功亮、许凤仙等学者在广东《民族民间音乐》、南京《艺苑》(音乐版)、济南《山东歌声》等刊物发表文章,提出《渔舟唱晚》有两个版本:一是金灼南(1882~1976)编曲,另一首是娄树华传谱;而娄树华是以金谱为蓝本,作了加工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此外,还有与娄树华同时代的筝、琴、琵琶等民乐演奏家程午加(1902~1985),在南京《艺苑》(音乐版)1986年第一期发表《关于筝和筝曲〈渔舟唱晚〉》,说“我弹的《渔舟唱晚》,是魏子猷老先生传下来的”。同时,也有的学者持不同的意见,如将《渔舟唱晚》最早在1957年由音乐出版社公开出版的《古筝演奏法》(蒋萍编著)中标示为“娄树华作曲”的蒋萍,在广东《民族民间音乐》19 86年第一期上发表的《〈渔舟唱晚〉简述——与姜宝海先生商榷》一文写道:“我认为《渔舟唱晚》不管是金、是娄、还是《渔舟唱晚》,也据姜先生所云‘二谱均有刊行’,二曲也有‘血缘关系’。这实在也无可褒贬的。至于是否金传娄谱,及金、娄两谱的价值等问题,世人自有公论”。蒋文虽说得宛转,其实他仍坚持《渔舟唱晚》为娄树华所作。
《渔舟唱晚》“金谱”与“娄谱”的相同之处
事实上,长期以来《渔舟唱晚》一直存在“金灼南传谱、赵彩琴演奏记谱”(以下简称“金谱”)及“娄树华曲、曹正译谱”(以下简称“娄谱”)两个版本。但由于“金谱”仅在鲁西南临清一带通过口传心授,流传面较窄,较少为人所知。而“娄谱”经过筝界名家曹正在南北各地广为传授,尤其自1957年蒋萍将“娄谱”编入《古筝演奏法》由音乐出版社在海内外公开发行传播,十分引人注目;特别是娄树华的亲传弟子曹正在他编著的《曹正演奏谱——中州古调筝曲选集》,将“娄谱”作为该书的压卷之作并署名“玉田娄树华曲”面世之后,为《渔舟唱晚》是“娄树华作”更增加了权威性的砝码。至此,《渔舟唱晚》为娄树华所作似乎成了定论。
不料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者兼古筝演奏家姜宝海发表多篇文章:有《齐鲁乐苑》1981年第一期《浅谈传统筝曲〈渔舟唱晚〉的由来》、《山东歌声》1984年第七期《金灼南与〈渔舟唱晚〉》、《民族民间音乐》1985年创刊号的《当真来自〈归去来〉?——传统筝曲〈渔舟唱晚〉的由来探讨》、《人民音乐》1989年第8期的《金灼南及其藏谱〈筝谱集成〉》等,均提出《渔舟唱晚》的原创者是金灼南,而非娄树华。
这场关于《渔舟唱晚》的原创作者是谁的争论的起因,是由于《古筝演奏法》的编著者蒋萍对《渔舟唱晚》的说明引起的,他说:“此由是娄树华先生根据山东乐曲《归去来》所改编,后经曹正先生整理”。后来许多古筝曲集及音乐会节目单的释文都从此说,甚至在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辞海》的“渔舟唱晚”辞条中也如是说:“筝曲,近人根据传统乐曲《归去来》改编发展而成……”。姜宝海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此说不确,是误导。他指出:“根据目前占有的资料来看,并未发现过山东有一首名《归去来》的古曲”。他认为,《渔舟唱晚》是金灼南在山东民间传统筝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