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名字为何与现代不同?姓、氏、名、字、号都是些什么意思?

 欧阳尚图书馆 2021-02-18
大家好,我们的大橙橙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在秦朝以前,人的名字都比较复杂,比如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我们在称呼的时候总会感觉很乱,比如有时候称姜子牙、有时候称吕尚,有时候又称姜尚,让人摸不到头脑。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姓、氏、名、字、号这些都是什么意思。
先说“名”和“字”,比如重耳、小白等。秦朝以前的名字看起来很随意,但古人取名字有他们自己的原则。鲁国大夫申繻说道:“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这就是一般人们取名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信”是指以孩子出生时的某些特征命名,这既包括孩子的生理特征,也包括孩子出生前后的特殊状况,比如晋成公因为生理特征就叫做黑臀,郑庄公因难产就叫做寤生。“象”是指以相似的事物命名,具体就是借用与孩子所拥有特征相似的事物命名。比如孔子头顶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古义:一曰四方高,中央下为丘)。
在秦朝以前,名字的作用只是为了提高此人的辨识度,仅仅作为一个代号存在。所以,古人起名难免有些简单粗暴,就像我们以前的小名“铁柱”、“狗蛋儿”一样。不过这些名字实在是不雅,因此古人会在长大后再为自己取“字”。比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庄子,名周,字子休等。
再说“姓”和“氏”。“姓”“氏”只有贵族才会有,是展现一个人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一个高贵的“姓”或“氏”可以让人礼让三分。而作为平民是没有姓氏的,所以史书上记述这些人的时候都只用名字而已。比如陈胜和吴广,就只有名字而没有姓氏。
对于“姓”来说,秦朝以前的姓为数不多,仅有十个左右,且大多在商周以后亡佚,比如姬、嬴、子都是那时候存在的姓。而“氏”的含义与宗法制度紧密相关。当一个家族在分立家支时,一定会命“氏”,所以“氏”是可变的。命“氏”有多种方法,但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封地名为氏,如韩,赵,魏。二是以所居官职为氏,如“司马史”,即为“司马”氏。三是以祖父的“字”为氏,如齐文公之子字子高,其孙便以“高”为氏。
在古代,我们称呼贵族男子的时候,是采用两种方式的,一种是“氏+名”,比如赵武,属赵氏,名武。二是“字+名”,比如孙叔敖,字“孙叔”,名“敖”。三是“官名爵位+名”,比如“公子小白”和“司马穰苴”。当然,除了这三种之外,还有“国家+名”,“姓+字”,“食邑+名”等,比如商鞅出生在卫国,所以最开始的时候都称其为卫鞅。不过正是由于称呼的方式太过于随意了,所以我们看古人的名字的时候才会觉得异常混乱,一个人有好几种称呼。
对于女子来说,贵族女子常以“姓”来称呼,比如秦国的公主,称“某赢”,齐国的公主称“某姜”,楚国的公主称“某羋”等。不过在贵族女子出嫁之后,他们的称呼就会改变,对她们的称呼会加上其丈夫的谥号或封地名,如郑庄公的母亲是“武姜”,她是齐国人,姜姓。又身为郑武公的夫人,便在“姜”的前面加上丈夫的谥号“武”。
最后再说说“号”。“号”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后来也指名以外另起的字,基本上都是看个人的意愿了。直到现在,道家依旧会为自己取“号”,比如张志顺道长,就号\"米晶子”、“九曲回阳道人”。
上述就差不多说清楚了姓、氏、名、字、号都是些什么意思了,古人称呼在我们看起来是很麻烦的。当然我们也没什么资格说他们,因为现代人的称呼可能比古人还多,比如明星的艺名、我们的网名、张科长李局长等,各种乱七八糟的称呼或许不比古人简单。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