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9)孔子心理有暗疾

 青旗沽酒有人家 2021-02-18
        孔子有心理疾病,孔子不知道。或许知道。

        私生子在任何时代都低人一等,所以张碧晨说了,华晨宇认了。但孔子的母亲至死都没说出他的父亲是谁,悲哀的孔子只好把母亲的棺材放到大路口,以图让母亲与父亲在死后得以合葬。

        冷雨黄昏,凄风瑟瑟,人声渐淡的路口,身着孝服的青年,苦苦争取身份的认同。“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用现代心理学分析,孔子很偏执,行为很激进。

        孔子的幼年是缺乏安全感和尊严的。一个说不出自己父亲是谁的孩子,不安和自卑很明显,被嘲讽和侮辱想必也很经常。找到尊严做出回击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并不是违背道德不懂礼法的野孩子——“孔子与儿嬉戏,长设俎豆,设礼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平时玩的尽是如何祭祀、如何朝拜的“礼器”,心理层面的饥饿感很明显,和经历过饥饿的人拼命囤积食物、幼时穷困的人病态地购买衣服同样的道理,因为缺乏,才刻意地显露

        终其一生,孔子都在述古复礼,在为世人讲规矩、立原则。因为“礼”是孔子先天的痛楚,他是一个被父亲遗弃了的私生子,是一次荒诞情爱的孽种。成年人所有的行为在出生时早已注定。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把母亲的棺木放到路口的悲情大戏上演之后,在被无数人指指点点看足了笑话之后,一个善良的老人终于告知了他的身世。一个贵族和一个平民女子偶然的一次欢娱,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孔纥,他的父亲,鲁国贵族。父亲始乱终弃,母亲却至死不渝。背后的故事无从探究,想起《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浪漫的爱情,可怜的孩子。

        孔子得到了自己的姓氏,在母亲死后,在受尽了嘲笑和冷眼之后,他的家族承认了他,让他把父母葬入族茔。从此,尽管依旧贫贱、依旧遭人冷眼,但总归成了一个有“身份”的人。

        今天,再读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就理解孔子为何把名分看得如此之重。因为他曾是一个没名没分的孩子,仅仅为了搞清楚“我是谁”,就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牺牲。

       盛开的野百合未必就拥有春天,有了身份的孔子未必能受人尊重。“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有了贵族身份的孔子,兴冲冲地参加鲁国上层季氏家族的宴会,却被管家毫不留情地挡在门外。年轻人,你还不够资格!这个人叫阳虎,孔子一生的敌人。

        饭不是好吃的,孔子要走的路还很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