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丑年话牛(三)——那些被我们忽视的铜镜镜架

 睫毛上的风尘 2021-02-18

      作者简介:

        李小贝,男,汉族,1986年出生于古都洛阳收藏世家。号半闲居主人,自幼随父在国内考察窑址古迹,拜访名家大师,从事专业收藏研究20余年,在青铜器和高古陶瓷的鉴赏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为业内资深青铜器、铜镜收藏家。

        现任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青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特聘研究员。

      上两期说了青铜器和铜镜上的牛,本期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个非常小众铜器——铜镜镜台、镜架。铜镜收藏拍卖中常有镜架出现,其中以“犀牛望月”镜架,也有称瑞兽镜架居多。


海昏侯墓出土屏风镜台 孔子画像



海昏侯墓出土屏风镜台内芯铜镜


海昏侯墓出土屏风镜台 漆木件镜掩

      镜架是镜台的俗称, 用以承托铜镜, 辅助梳妆照容, 一些镜台还可以存放梳妆用品。镜台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到了两汉, 已有不少考古发现。其形制多样,如框架式,木质框架,镶嵌铜镜,铜镜多为矩形,尺寸很大,如海昏侯墓出土的镜台。此镜台为木质,外髹大漆,黑褐色,四周有框,正面是孔子画像和介绍孔子文字,背面有光滑的铜板。宽50-60厘米,高70-80厘米,发现了有“衣镜”、“佳以明”字样的漆木件镜掩,通过活页与木框连接。不用的时候合上镜掩,掩盖铜镜防止镜面沾灰氧化。设计精巧,形制罕见。框架式镜台目前仅发现海昏侯墓这一件。但山东淄博齐王墓出土的夔龙纹矩形铜镜可能也有这样的镜框,只是没能保存下来。不然齐王镜长115.1厘米,宽57.7厘米,厚1.2厘米,重56.5公斤。这么巨大的铜镜,若没有镜台支撑,使用起来肯定极不方便。


山东淄博齐王墓出土 夔龙纹矩形镜 图一


山东淄博齐王墓出土夔龙纹矩形镜 图二

      另一种立柱式镜台流行于汉代,以木、陶的材质制作立柱,中部或顶端设计有凹槽,用来放置铜镜,铜镜为圆形且尺寸较大。


涿州博物馆藏 东汉 彩绘陶镜台


涿州博物馆藏 东汉 彩绘陶镜台 局部

      2012年美国收藏家罗伊德·扣岑给上海博物馆捐赠的藏品中有一件鎏金龙纹镜台,以及配合使用的铜镜。此镜台通体鎏金, 弧形的凹槽承托铜镜, 两端各装饰一龙首, 其口大张, 尖牙利齿, 眼珠突起, 鬃毛后仰, 凹槽中央有中空的方形柱, 插在一漆木柱上, 漆木柱的另一端逐渐变粗, 通过一柿蒂形的鎏金铜饰件与馒头状的木座相连, 木座的边缘还有鎏金的铜质扣边。通高36.5厘米,与之相配套的铜镜为云雷连弧纹, 圆钮, 柿蒂纹钮座, 间饰铭文“长宜子孙”, 字体为纤细秀丽的长脚花篆, 内区为八连弧纹, 外区为涡纹和三角纹, 宽素缘凸起。铜镜直径28.3厘米, 放置在镜台凹槽内正好合适。另一件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藏汉代双龙首弧形鎏金镜台与之类似。


上海博物馆藏 美国藏家罗伊德·扣岑捐赠汉代镜台及铜镜


上海博物馆藏 美国藏家罗伊德·扣岑捐赠汉代镜台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美国藏家罗伊德·扣岑捐赠汉代镜台 局部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藏 汉代双龙首弧形鎏金镜台

     下面我们要欣赏的犀牛望月镜架,此种形制流行于明代。犀牛大都作自然跪卧状回首,脊背上隆起祥云拱托起明月,明月呈月牙状,带槽,用于放置铜镜。细心的藏友会发现所谓的“犀牛”和我们认知中自然界的犀牛是完全不同的,更像是传说中的上古独角神兽,象征祥瑞,镇宅辟邪。另有单独文章探讨,在这里就不做累述。看看近几年拍卖上的犀牛望月镜架都有哪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