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是被中国人严重低估的一门学科

 新用户08306761 2021-02-18
语文,是被中国人严重低估的一门学科

01

昨天带着多年不用的ipad去店里升级系统,无意间在ipad的记事本里,看到一句话:

“为什么同样是喜欢阅读,有人可以影响很多人,而我连自己都影响不了呢?”

这是三四年前我写下的困惑,如今再看,颇有感慨。谁说有困惑一定不好呢?没想到,当日之困,成为我寻求改变的起点。

这些年,日日读,未曾间断,改变了什么呢?

改变了自己的内心。

不再轻狂,不再妄自菲薄。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局限。不被现实裹挟,心中仍有诗和远方。知道怎样与自己、与他人和平相处,知道怎样更好地表达和展示自己。更包容了,更懂得自省了,更明白自己要什么了。

影响了孩子。

这些年,日日陪孩子读。他半岁时,我读,他躺在床上咿咿呀呀;他1岁时,我读,他用好奇的眼盯着花花绿绿的书,用胖乎乎的手指触碰那新奇的世界;他2岁时,我读,他能安静地听1个小时,也能没完没了地问上1个小时。

他3岁时,每晚都会找一堆书看,也会缠着我再讲一本才睡觉;他4岁时,我读,他会突然灵光乍现:“妈妈,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说给你听。”他会随时和我玩编故事的游戏。

还改变了一些人。

我会带着一群人读书,有好书就推荐给大家,也教别人一些读书方法。有人带着困惑来找我,我能给他解答,并推荐适合的书给他,引导他学会自己寻找答案。不经意间,收获了很多感谢。有人说,他的生活,因为遇见我而改变。对我来说,这样的相遇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02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因为我当年找到的答案是——写作。

读写,成闭环。因为要收集素材,就开始大量读。因为要输出观点,就学会了深思和琢磨。因为要打磨自己的写作体系,就学会了更有效的阅读方法。

学得越多,越发觉自己的浅薄。这段日子,看了一些叶圣陶、夏丏尊、郭沫若等文学大家写的有关阅读写作的书,深受启发。他们说,读写,本是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比如,从日影悟到明暗的对照,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章繁简布置,从电影的场面悟到说话表达的结构。

你看,如果一个人总能对生活保持这样悉心的观察,随时随地触发出新知新味,那么,他不仅能写出好文章,更能成为一个睿智、有悟性的人。

也许,这就是写作能让我在这三四年间发生如此多变化的原因吧。

而这种观察和体悟的习惯,也融入我育儿的方式里。如果有一天,我能引导孩子养成这种“触发”的能力,他便拥有了非常强的理解力、想象力和思考力。

我一直认为,语文,是被中国人严重低估的一门学科。

那些年,只听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当我真正走入职场,走入婚姻生活,我才发现,理解力、想象力、思考力、表达力——这些只有从语文里才能获取的能力,才会让你脱颖而出,才会让你懂得如何获得内心真正的满足。我曾听过我们公司两位非常睿智的CEO,都表达过同样的意思。

只是,我对生活的领悟,对读写的深究,还远远不够。路还长,边走边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