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芦苇园 / 贺养初

 初夏矢车菊111 2021-02-18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74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故乡芦苇园

 

                文/贺养初


我的故乡在陕西蓝田白鹿原。村北坡下有三处芦苇园,面积大约三、四十亩地,各居坡的东、中、西端,分别为三个生产队集体所有。家乡人把芦苇叫芋子、把芦苇园称芋园,都是多股潺潺泉水滋润而天然形成的植物园。不施肥,管理成本低,是家乡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典型佐证。其用途除了它是造纸工业、人造丝、人造棉的重要原料外,还是建筑、盖房打成“连簿子”、做房脊椽子上的覆盖物,还可加工成炕席。不发霉、不生虫,久经耐用。是家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与祖祖辈辈的生活息息相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春回大地,芦苇园的湿地上,光滑嫩绿的尖芽芽,破土而出,密密麻麻、满地皆是。几场春雨,一颗颗竞赛似的蹭蹭蹭地往上窜,越长越高。三、四米时,苇叶繁茂,整个芦苇园郁郁葱葱,密不透风。苇杆变得粗壮、挺拔,苇叶身阔头尖,是传统节日五月端午包粽子最佳的材料。包出来的粽子外形精致漂亮,清香扑鼻、黏韧绵柔,别具一番风味。

这时的芦苇园里,隐蔽性极强,适于鸟儿做窝、繁衍生息。它们飞来飞去,穿梭于芦苇间,叫声不断、清脆悦耳,使整片芦苇园沸反盈天、热闹非凡。

站在坡塄上,俯视坡下三处芦苇园,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人们不禁伸出大拇指,赞美大自然的恩赐与眷顾,赞美天和风雨顺、芦苇园年年丰产丰收。

秋后初冬时节,人们提上镰刀,到芦苇园,一根一根地砍芦苇,摆成行,让其自然晾晒。苇絮飞扬、脸上溢满喜悦。芦苇干后撕去苇叶,把光秃秃的苇杆,扎成捆。顺着坡路,吭哧吭哧地沿着陡峭的坡路,扛回村生产队的库房外,靠墙矗立待售。这可是村集体除了庄稼外,一笔不菲的经济收入啊!

我同小伙伴们在芦苇园里掏鸟蛋、摘芦苇叶子、在大人收割芦苇时、收拾柴禾......那时的芦苇园,是我们孩童时期最向往的乐园之一。

村人盖房子,是件喜庆之事,大家都来帮忙打连簙子。选择一空旷处,根据连簙子的大小尺寸,扯好诸多上下两条等距线。下线固定,放置芦苇后,上线与下线绕合,一根一根固定,多人同时操作、配合默契。不到半天功夫,一张连簿子便做出来了。

农村人家中所用的炕苇席做工复杂,由篾匠将芦苇加工成苇篾,编织成苇席出售给千家万户。我家一个大火炕,苇席自然也大,一家七口挤在光秃秃、硬邦邦的苇席上面,无一丝柔软可言。即就如此,一家人都睡得自然而舒坦。

割芦苇是件非常危险的活。芦苇园里留下许多锋利的苇根茬子,且隐匿在草丛中。不小心踩上,会穿过鞋底、刺伤到脚;剥芦苇叶子,会割伤手,血流不止;扛着芦苇捆上坡,还会划伤脖子。人们会谨慎地踩着步子、小心翼翼地拨弄苇杆,用衣服护着脖子,但受伤的事还是时有发生。

芦苇生长范围广,从五月端午包粽子的影视节目中,即可看到全国各地都有芦苇的身影。新疆的精河、南疆的库尔勒;宁夏的青铜峡、中卫,河北白洋淀的芦苇荡等,它生长在齐腰深的水里,葱绿一片。冬天,人们在冰上砍收、运输芦苇的情景,历历在目。

我生活的新疆沙湾县天山山区。这里没有芦苇园,却有颗颗零星的芦苇,散长于渠边或农田。孱弱、纤细而低矮,给人先天不足之感,只能作为牲畜的饲草或烧锅的柴禾。集体、私人盖房,也同口内老家一样,用芦苇。从山下乌兰乌苏、老沙湾一带拉来的成品“连簿子”。那里有个千泉湖风景区,大面积生长芦苇。“乌兰乌苏”地名,就是蒙古语:生长芦苇的地方。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虽然水源充沛,但却没了老家芦苇的高耸与健壮。如同新疆的毛驴一样,与老家的高大相比,只能叫小毛驴。所以然者何?水土、气候、地域异也的缘故吧!
岁月荏苒,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故乡除村围原上辽阔的田地里麦浪翻滚、秋禾丰硕外,坡下土地都承包于外地新的主人。他们在此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给北坡披上了一片盈盈翠绿。

我常回老家看看,亲眼目睹了村人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砖混结构的二、三层楼房拔地而起,过去房脊上普遍使用的苇簿子被钢筋水泥所代替;大炕变成木质的单人、双人床和榻榻米,干净、卫生。躺在厚实柔软的床铺上,过去一大家人挤苇席火炕的艰涩岁月,便浮现眼前,不可思议、不堪回首。芦苇没了它盖房做“连簿子”,以及火炕“苇席”的作用与市场,偌大的芦苇园也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与辉煌。变成坑坑洼洼、七沟八坡的一片湿地。北坡昔日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殆尽,一阵伤感涌上心头......

2015年阴历三月初,母亲弥留之际,侍奉之余,我站在坡塄上俯视坡下。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坡下重展的郁郁葱葱、繁花与共、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充满勃勃生机。让我们为芦苇园、也为北坡的涅槃重生祝福吧!

故乡芦苇园是我们孩童时期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一段人生记忆,至今它都未走出游子以及故乡人的心田。怀念北坡的芦苇园,并伴随着芦苇园壮阔而清晰的那个影像,直至永远、永远!




关于作者


贺养初:退休中学教师,网名加贝,陕西蓝田孟村贺家堡人。现居住新疆沙湾县。


往期作者精彩文章回顾




【滋水 · 散文】贺养初:贺万春——我的老家隔壁人六绪叔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主编公众号初夏矢车菊文集


初夏矢车菊文集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