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国药企2020年中国业绩出炉:阿斯利康54亿美元位居第1!礼来首次披露,增速最高

 医药魔方 2021-02-19
外资药企近期陆续公布了2020年财报,其在中国区的年度成绩单也随之亮相。由于受到COVID-19疫情、带量采购、医保谈判降价、产品线更新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影响,外资药企的中国收入也有明显分化。

从总体收入上看,7家公布中国业绩的外资药企2020年在中国合计实现了214亿美元的收入,折合人民币1476亿元。阿斯利康中国收入近54亿美元,继续稳坐跨国药企中国市场老大宝座,默沙东和罗氏紧随其后不分伯仲,礼来首次披露中国区业绩,有11.17亿美元进账。中国收入仍是跨国药企全球业绩增长的一大推动因素。


从整体业绩排名上看,各家外资药企在中国的座次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下的增幅表现却大不相同。相比2019年动辄30%以上的惊人增长,阿斯利康、默沙东、罗氏的增速大大放缓,主要是受到了疫情和医保谈判降价的影响。不过也有诺华、礼来在中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跟其在中国获批新药和在医保谈判中的出色成绩有关,赛诺菲和晖致(辉瑞普强与迈兰合并后的新公司,中国业绩尚未公布)则仍受制于带量采购的冲击。


产品为王,推陈出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重磅炸弹级药品和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新适应证获批毫无疑问是各家药企在市场上寻求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上述7家跨国药企也都拥有各自的王牌产品并借此打造自己的优势业务,比如:

  • 阿斯利康凭借奥希替尼(EGFR T790M)、度伐利尤单抗(PD-L1)、奥拉帕利(PARP)、阿卡替尼(BTK)、Enhertu(DS-8201,HER2 ADC)、Koselugo(MEK)等产品已经将肿瘤业务打造成了自己的王牌,2020年合计销售收入101亿美元。

  • 罗氏传统意义上的三驾马车Herceptin、 Rituxan和Avastin因为受到生物类似药的冲击正在失去市场份额,但是以Tecentriq、Perjeta和Kadcyla为代表的新“三驾马车”已经崛起,继续保持自身在肿瘤领域的优势。

  • 默沙东Keytruda已经成为商业神话,一年销售额140+亿美元,9HPV疫苗供不应求,为默沙东扩充补强在研产品管线提供了现金流。

  • 赛诺菲在Lantus之后确立了新的支柱产品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并借此加速推进更全面的创新转型。

  • 诺华已经有风湿免疫科重磅炸弹Cosentyx(司库奇尤单抗)和心衰新药Entresto(沙库巴曲缬沙坦)成为产品线支柱,更前沿的CAR-T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其未来业绩增长的保障。

  • 和诺司美格鲁肽不仅称霸GLP-1降糖药的领地,还在开拓减肥、NASH、阿尔茨海默病的疆土,"神药“潜质尽现。

  • 礼来推出的恩格列净(SGLT-2)、依奇珠单抗(IL-17A)、度拉糖肽(GLP-1)、阿贝西利(CDK4/6)都能在细分领域竞争中做到前2的位置。

在阿斯利康的53.75多亿美元中国收入中,奥希替尼贡献巨大,整个新兴市场的收入达到了12.08亿美元,同比增加59%,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国区收入。阿斯利康在财报中披露,考虑到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被纳入2021年医保目录,二线治疗NSCLC亦获得医保续签,奥希替尼有望在中国进一步放量。

不过,其另一款过专利的产品Iressa (吉非替尼)全球销售仅2.68亿美元,下降37%(CER为36%)。其中新兴市场下降了23%(按CER计为22%),为2.21亿美元,主要原因是易瑞沙被纳入带量采购。

随着国家药品带量采购(VBP)政策的常态化和落地执行,过专利期原研药长期在中国保持高定价的时代已经被逐步终结,越来越多的进口药物参与到带量采购。随着国家通过多种方式降低药价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原研药与仿制药相比,其优势也在越来越被削弱。

对于已经过专利期的成熟药品来说,以降低价格能否换来市场容量的增加?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可能有些难。以赛诺菲为例,该公司在2020年财报中至少4次提到了因VBP计划(带量采购)的实施造成其业绩下降,主要涉及的品种分别是Amaryl(格列美脲)全球销售6800万欧元(-15.9%);Plavix(氯吡格雷)全球销售额下降9.16亿欧元(-30.1%),其中中国销售额下降至3.41亿欧元(-52.5%);Aprovel/Avapro(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全球销售额下降至5.54亿欧元(-15.9%),其中中国销售额下降至1.9亿欧元(-33.4%)。

即便是尚未在中国被纳入带量采购的品种,过专利期药物也将面临仿制产品的竞争。据罗氏披露,到2020年,其过专利期生物药销售总额达184亿瑞士法郎,占药品总销售额40%以上。然而由于生物类似药的陆续上市,罗氏表示总销售额比预期减少了51亿瑞士法郎。

无论是政府主导的“以价换量”的带量采购,还是来自市场上生物类似药的虎视眈眈,过专利期的原研药业绩下滑或是难以避免的事实。各家企业持续推陈出新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疫情成为X因素
  
罗氏在财报中称,COVID-19大流行对其药品销售也产生了整体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需要定期前往诊所或医院就诊的药物(例如输液),因为许多人避免去看医生。正所谓“成也新冠,败也新冠”。罗氏另一款抗体药Actemra(托珠单抗注射液)因治疗严重COVID-19相关性肺炎患者导致的业绩上涨(+32%)部分抵消了其他单抗注射液的业绩下滑。

虽然罗氏2020年药品业务受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但其诊断部门的销售额却因疫情逆势上涨了14%,达到138亿瑞士法郎,主要原因是多款COVID-19检测产品带来的利好,尤其是分子诊断业务推动了90%业绩上涨。

COVID-19对阿斯利康业绩的主要影响是在呼吸领域和注射性药物使用。据阿斯利康财报披露,受COVID-19影响,全球雾化中心就诊次数和选择性手术频次明显降低。其中表现为Pulmicort(布地奈德)由于受到COVID-19的影响出现下滑,该产在新兴市场的收入下滑33%为7.98亿美元,注射性药物Imfinzi和Fasenra等等也受疫情影响。受疫情影响,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服用口服药物,一些口服靶向药物相比注射用单抗更为受到医患喜好。

因疫情肆虐,包括阿斯利康在内的多个跨国药企以SARS-CoV-2病毒为对象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开发了相应治疗药物或疫苗。阿斯利康/牛津开发的新冠疫苗于2020年年底获英国紧急使用授权,获得了英国几百万剂的预订。

默沙东在财报中表示COVID-19大流行对其业绩影响较大,好在keytrua、HPV疫苗领域的显著增长刚好抵消COVID-19带来的负面影响。2021年开年,默沙东宣布将停止研发COVID-19候选疫苗V590和V591。默沙东预计2021年其药品业务受COVID-19大流行将产生约2%的负面影响。

诺华在财报中披露受COVID-19影响最显著的领域分别是眼科、皮肤病学和Sandoz的零售业务。赛诺菲则表示,2020年因COVID-19流行减少了线下交流的频次,为此节约了超过2.3亿欧元的运营成本。


未来趋势:创新+合作
 
总的来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跨国药企依靠专利过期原研药“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诺华在2020年实现了销售的强劲增长,主要是由于创新药物带来的营收,包括高脂血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在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诺华获得了26种新疗法的批准以及现有疗法的新适应症。此外,诺华还提交了包括Leqvio,Kesimpta和Entresto(HFpEF)在内的几种主要药物的上市申请。 

中国区业绩增速中,诺华仅次于礼来位居第二,该公司表示创新药物的核心利润率提高了2.2%,占销售额的35%,并且预计到2024年的中国区业绩还将出现显著增长。由于中国的COVID-19疫情较早得到了控制,中国成为诺华全球市场表现最好国家(+16%),达到25.73亿美元,占到了诺华整个集团收入的5%。

是首次在年报中披露中国区完整年度的销售收入,达到11.17亿美元(+19%),也是2020年中国区业绩增速最大的跨国药企。如果说诺华在中国区快速增长源自创新药物的推动,礼来选择与中国Biotech公司合作或是其突飞猛进的法宝之一。

据礼来财报公布,其与信达合作开发的PD-1药物Tyvyt(信迪利单抗)为其业绩贡献了3.09亿美元。早在2008年,礼来制药就成立了专注于生物科技投资的风险投资部门——礼来亚洲基金。近年来,礼来与和记黄埔及信达生物的战略合作已相继开花结其中包括与和记黄埔合作开发的结直肠癌药物呋喹替尼以及与信达生物开发的PD-1信迪利单抗先后在国内获批上市,并双双于2019年底正式通过国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2020年5月4日,礼来制药与君实生物达成协议,共同开发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预防和治疗性抗体etesevimab。这款药物近日也获得美国FDA的紧急使用授权,与礼来/AbCellera开发的bamlanivimab(LY-CoV555)联合用于治疗伴有进展为重度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或住院风险的12岁及以上轻中度COVID-19患者。

罗氏也加大了在中国创新药物的上市力度。该公司预计,2021年将在中国推出3个新分子实体药物。其Evrysdi(risdiplam)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0年3月提交,将成为渤健SMA药物Spinraza(nusinersen)的有力竞争者。另一种罕见病药物Enspryng(satralizumab)已于2020年4月提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这两种罕见病药物均获得了优先审评资格。此外,罗氏与盐野义制药共同开发的超级流感药Xofluza(baloxavir)也于2020年6月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得了优先审评资格,此前该药物已进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

在华资产进行重组、剥离也是一个选择,剥离成熟的过期原研药资产,把精力聚焦在新药上是一个选择。

在宣布剥离仿制药业务一年多之后,迈蓝和辉瑞旗下业务部门辉瑞普强成功合并,晖致公司于2020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迈蓝和普强于2019年7月29日宣布合并,并于2020年10月30日获得最终监管批准。晖致于2020年11月17日开始在纳斯达克进行正常交易,股票代码为VTRS。至此,辉瑞“甩掉”了其仿制药业务部门,成功把注意力转到生物制药业务上。晖致公司2020年前9个月收入为55.06亿美元,其中中国区贡献14.63亿美元。

随着过专利期药物“躺着赚钱”的时代渐渐过去将创新药物与仿制药物业务进行重组或剥离、加大与中国创新药物的合作逐渐为跨国药企业务进化的一种趋势以“创新+合作”为导向的跨国药企或将迎来持续的业绩向好。

点亮“在看”,好文相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