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用量】 百合15g,生地12g,熟地、玄参、当归、白芍各10g,麦......-冬、贝母、桔梗、生甘草各8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用百合、麦冬、贝母、甘草润肺化痰,生地、熟地、玄参滋阴补肾,当归、白芍养血平肝,桔梗止咳祛痰。全方共呈滋阴润肺,止咳利咽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肾阴亏,咽干咳嗽之病证。 本方具有抗菌、消炎、祛痰、镇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咳嗽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肺结核合并咯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略血、慢性咽炎、自发性气胸、矽肺、肺炎中后期、肺癌、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扁平疣、干燥综合征、痹症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咽喉燥痛,咳嗽,或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阴两虚型)治宜润肺养阴,补肺益气。 以本方去当归、白芍、桔梗,加天花粉12g,五味子6g为主治方。 若干咳少痰者,加天冬、款冬花。饮食不香者,加香橼皮、炒谷芽。午后潮热颧红者,加地骨皮、白薇。烦怒,少寐者,加朱茯神、酸枣仁。大便干结者,加柏子仁、火麻仁。 2.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阴虚型)治宜润肺益肾,滋阴清热。 以本方合麦味地黄丸加减:百合、玄参、麦冬、生地、熟地、山萸肉各10g,五味子85g,川贝母5g为主治方。 若口燥咽干者,加玉竹、北沙参。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知母。大便秘结者,加生首乌、松子仁。 3.肺结核(阴虚火旺型) 以本方去白芍,加鳖甲15g,知母12g,地骨皮、秦艽各10g,乌梅6g为主治方。 若失音或声哑者,加诃子10g,凤凰衣5g。盗汗者,加煅龙骨、煅牡蛎各15g,麻黄根10g。咯血不止者,加花蕊石15g,丹皮12g,三七6g。咳嗽痰粘或色黄量多者,加鱼腥草20g,桑白皮12g。 4.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型) 以本方去白芍、桔梗,加淮山药、知母、杏仁、桑叶各10g,鸡内金6g为主治方。 1--户 若盗汗者,加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各15g,乌梅10g。痰中带血者,加仙鹤草15g,阿胶(烊化兑服)10g,丹皮6g。潮热者,如十大功劳叶15g,胡黄连6g。5.结核病(肺脾气虚型)治宜培土生金,补脾益肺。 以本方去当归、白芍、桔梗,合异功散(党参、白术、甘草各10g),加黄芪12g,川贝粉(吞服)3g为主治方。 若头目眩晕者,加当归、白芍。咳嗽频作者,加百部、黄芩。自汗出者,加龙骨、牡蛎(先煎)、浮小麦。饮食不香者,加神曲、山药。 6.萎缩性鼻炎(肺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肺肾,降火润鼻。 以本方去桔梗为主治方。 若萎缩甚者,加阿胶15g,鹿角胶12g。若易衄者,加淮牛膝、早莲草各15g,白茅根20g。 7.慢性扁桃体炎(肺肾阴虚型)治宜滋养肺肾,降火消蛾。 以本方加怀牛膝、白僵蚕各15g,生牡蛎12g为主治方。 若阴虚夹湿热,压之溢脓多者,加车前子15g,黄柏、马勃各10g。 8.慢性咽炎(肺肾阴虚型)治宜滋养肺肾,降火利咽。 以本方去白芍,加怀牛膝20g为主治方。 若咽干甚者,如北沙参15g,天花粉12g。若阴虚夹瘀,咽腔粘膜暗红,小血管扩张显露者,加丹皮、丹参各15g。若肺阴虚甚,干咳少痰,嗮痒者,可用养阴清肺汤加减。若肾阴虚明显,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口舌干燥,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9.喉接触性溃疡(阴虚火旺型)治宜滋阴降火,润喉敛疮。 以本方去当归、白芍、桔梗,加知母、黄柏为主治方。 若五心烦热,喉干燥甚者,加怀牛膝15g,地骨皮12g。若声嘶音哑者,加诃子12g,凤凰衣10g。若阴虚夹瘀,声带暗红者,加丹参15g,赤芍12g。 【随证加减】 1.肺肾朗虚,咳嗽气喘,热象显著者加知母、鱼腥草、黄芩。 2.咯血多者加侧柏叶、仙鹤草、白茅根、参三七、生大黄。 3.痰多者加全瓜蒌、桑白皮、浙贝母。 4.肺结核病加人百部、白及、夏枯草。 5.肺癌加鱼腥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丹参、三棱、莪术、牡蛎、海藻。 【注意事项】 本方药物多属甘寒滋腻之品,若脾虚便溏,饮食减少者,慎用或忌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