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U19】day3-RCC与UC

 八卦小和尚 2021-02-19

RCC篇

RCC方面过几日会整理好1L mRCC的比较,本次推送不再赘述,讲讲其它的

首先是谷氨酰胺酶抑制剂CB-839,就是雷同,和去年没有更新

简而言之就不码文字了,但是ITT和ccRCC分别只有12和10人,是否经得起大样本的验证?需要耐心的等待

剩下的可以看看上周推送的摘要:点击链接,也可以看看贴的本次的更新

接下来花时间看下non ccRCC部分的2个研究,因为之前的研究群体都主要是ccRCC,剩下的20%多的non ccRCC患者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里有3个研究,分别是savoli+durva、beva+atezo和pembro mono,但只有第三个sponsor是药企

savoli+durva in PRC

https://meetinglibrary./record/169449/abstract

ORR 27%. mPFS 5.3mo

Beva+Atezo in non ccRCC and sccRCC(肉瘤样透明细胞肾癌)

https://meetinglibrary./record/169452/abstract

Pembro mono in 1L non ccRCC

(KEYNOTE-427 Cohort B)

https://meetinglibrary./record/169447/abstract

ORR 24.8% in ITT

  • 根据组织分型:25.4% in papillary, 9.5% in chromophobe(肾嫌色细胞癌), 34.6% in unclassified

  • 根据risk group:28.3% in favorable and 23.2% in intermediate/poor IMDC risk 

  • 根据PD-L1 CPS:33.3% in CPS≥1   and 10.3% in CPS<1

33.3% in PD-L1 CPS1

 mPFS 4.1mo

 OS still immature

最后汇总如下:还是要联合啊 


UC篇

UC方面,属于首次披露结果的不多,选了KN-057:卡介苗治疗无效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HRNMIBC),ESMO18已经披露初步结果,前日做了些更新

Keynote 057: Phase II trial of Pembrolizumab (pembro) for patients (pts) with high-risk (HR)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unresponsive to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由于早期介绍的图与ESMO18没太大区别,所以背景部分借用

  • 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全年每年新发约为30万例,高危的NMIBC定义为原位(CIS)、T1 and/or 高级别Ta肿瘤

  • 接受标准TRUBT(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内BCG治疗的HR NMIBC患者的CR可达到70%。但大多数的高危患者仍会出现复发:30%在1年内复发,40%进展为肌层浸润性疾病的风险较高,20-30%进展为转移性疾病

  • 对卡介苗(BCG)治疗无效的患者对HR NMIBC患者复发风险高,推荐膀胱切除

BCG治疗无效的HR NMIBC

  • 足够的BCG治疗,即至少接受过5次足够剂量的诱导治疗+3剂维持治疗或6剂再次诱导治疗中各至少2剂。其中BCG难治指的是足够治疗的诱导后3个月进展或者足够治疗后持续6个月保持HR NMIBC;而BCG复发指的是足够治疗完成且保持12个月的无疾病状态后的复发


对BCG无效的HR NMIBC的治疗

  • 若未行干预,对对BCG治疗无响应的原位癌将会长期存在并进展

  • 目前这类患者的标准治疗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但因为该治疗有高致死率和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患者拒绝或不适合接受膀胱切除术

  • 亟需新疗法来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保留膀胱

  • 由于缺乏合适的对照,对BCG治疗无效的患者群体,可以单臂研究

NMIBC与PD-1/PD-L1

  • 在对BCG治疗耐药的患者中观察到PD-1通路的活化

  • 在mUC中已经观察到Pembro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 PD-1单抗单药治疗NMIBC的疗效尚未可知

  • KEYNOTE-057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的II期研究,入组了对BCG无响应、拒绝或不适合膀胱切除的HR NMIBC患者,乳头状疾病患者在入组前需进行完全性切除;研究分两个cohorts,本次及前次更新的只包含cohort A:cohort A(n=130)入组了CIS伴随或不伴乳头状疾病(高级别Ta或T1),主要终点CR(未出现HR NMIBC),次要研究终点为CR(未出现任意级别的疾病—HR or LR NMIBC)和DOR、安全性和耐受性;cohort B(n=130)入组了乳头状疾病(高级别Ta或任意T1)不伴CIS,主要终点DFS,次要终点安全性和耐受性

下面就放这次的图了,除了少纳1pt入分析集外(103 vs 102),更新的结果基本没变化

两次缓解率比较:38.8%(40/103, ESMO18) vs 40.2%(41/102, GU19), CR ~40%

下面两幅图不再赘述

DOR 12.7mo

这次更新的是CR的亚组分析:种族、地域、PD-L1 status和Tumor pattern可能会是分层因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