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看尽长安花:TTI-621/622开发回顾【2014-2016】

 八卦小和尚 2021-02-19

补国庆前没完成的作业~

AACR 2014


2014年的AACR上的poster里提到,靶向CD47的肿瘤免疫治疗方面,野生型的SIRPa-Fc融合蛋白可以最小化结合红细胞,是理想的CD47阻断剂,这也是该项目的首次:

CD47通过结合巨噬细胞表面的SIRPα来传递“别吃我do not eat”的信号阻止被吞噬。AML或其他恶性癌症中的肿瘤干细胞或bulk的肿瘤细胞会过表达CD47来躲避巨噬细胞介导的清除。用可溶性的配体(SIRPα-Fc融合蛋白)或者抗体阻断CD47可能是中和CD47的抑制性效应促进清除肿瘤细胞。但是有一个关于基于CD47治疗的质疑就是红细胞上也表达CD47可能会引起血液毒性,已经有报道经高亲和力SIRPα-Fc或CD47抗体处理后的动物中发现了贫血事件。在这里研究者比较了野生型SIRPα-Fc和其他CD47药物的RBC结合谱。

SIRPα-Fc:纳摩尔级的亲和力结合CD47,可以破坏CD47和巨噬细胞表面的SIRPα的相互作用,体外模型也证明加强了巨噬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并在AML移植模型中展现了强效的体内的抗白血病活性,当时(14年4月正处于治疗AML的临床前开发)

流式的图可以看出,野生型的SIRPα-Fc相比其他CD47抗体,结合人红细胞的能力很弱。同时SIRPα-Fc结合AML和其他CD47+细胞能力比较相似,强于其他CD47抗体。

相比5F9和高亲和力的SIRPα-Fc(下图的FD6),SIRPα-Fc结合人红细胞的能力非常弱

而且这种对RBC的Poor Binding只对人红细胞特异,另外如果RBC事先用非阻断性的CD47抗体预处理后野生型SIRPαFc结合RBC的能力变强,至于具体原因也是未知

最后小结:相比商业化的CD47抗体和专门的CD47特异性制剂(包括单抗和突变后高亲和力的SIRPαFc),野生型SIRPαFc结合RBC的能力非常弱,但是结合包括AML在内的其他CD47+细胞的能力和CD47单抗相似,提示这种差异只针对RBC。而且只是结合人的RBC差,结合猴子的RBC能力很强,NHP中的血液毒性风险可能被高估。机制方面并不明确,可能是红细胞表面CD47没有mobility导致SIRPα无法形成高亲和簇。

转眼进入2015年AACR,依旧打结合人红细胞弱的牌

这次侧重于寻找现象背后的机制

这次收集43例志愿者的RBC(不同血型都有覆盖),发现SIRPαFc的结合弱于CD47单抗

同时也不引起人红细胞凝集,但是请问为什么这里没有放Fc Control和mAb control呢

另外SIRPαFc虽然可以结合猴子红细胞,但是结合猴子CD47亲和力只有结合人CD47的1/7

另外也发现人红细胞表面CD47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SIRPαFc结合能力弱。NHP试验中,3只雄性食蟹猴接受5mpk的急卖注射,2001B和2003B接受4剂,观察到细胞水平的贫血,而2002B接受了3剂,后因临床贫血症状终止。

这次展示扩展的donor pool的结果确认了SIRPα结合人红细胞很弱也不会引起凝集,尽管CD47表达很高且CD47单抗结合较强,而且SIRPα的这种弱结合不依赖于性别及血型。另外虽然SIRPα结合猴子CD47的亲和力低了10倍,但是结合猴子红细胞的能力很强。

另一个实验结果显示人红细胞上的CD47主要因包涵体形式存在,这可能也是SIRPαFc结合弱的原因,14年AACR的模型也提及CD47需要mobility来形成高亲和簇结合SIRPαFc。

猴子注射SIRPαFc后结合猴红细胞引起临床特征显著的贫血,所以推测CD47单抗治疗时也会有类似的红细胞毒性,但是用结合RBC差的SIRPαFc治疗应该不至于。

随后在年底的ASH大会上的壁报中提到SIRPαFc使得恶性B细胞对巨噬细胞的“摧毁”更敏感

SIRPαFc对包括DLBCL、DLBCL以外的B细胞淋巴瘤和前体B-ALL在内的一系列B细胞肿瘤都体现了很强的结合,对其中绝大多数恶性B细胞,加入SIRPαFc后都增强了巨噬细胞的吞噬。

不管CD20表达如何,SIRPαFc在伯基特淋巴瘤移植模型中都体现了抗肿瘤效应,引起肿瘤的缩小,不过这边好奇的是SIRPαFc分子量小差不多是一般IgG抗体的一半,为什么这里剂量比利妥昔还高?

这次的结论是:SIRPαFc结合恶性肿瘤B细胞能力强并呈现出剂量依赖,同时可以在体外引起巨噬细胞对恶性B细胞的吞噬。另外在不同的B细胞淋巴瘤小鼠移植模型中都能显著降低肿瘤负荷:显著降低CD20 high的Raji肿瘤细胞长,完全阻断CD20 low的 Namalwa肿瘤形成。不久启动SIRPαFc治疗晚期血液肿瘤的Ph1 剂量递增。

到了2016年的AACR上,发布的壁报标题是阻断CD47的肿瘤免疫疗法可以同时触发经典活化(M1型)和替代性活化(M2型)的巨噬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吞噬

这里研究人员检测了体外极化的6种巨噬细胞种群吞噬淋巴瘤细胞的能力

外周血CD4+的单核细胞经GM-CSF刺激后分化成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MDM),随后进一步经不同的因子刺激极化成M1(经典型活化巨噬细胞)或M2(替代型活化巨噬细胞),算上未极化的M0,一共是6种不同亚型

这里体制备的M1、M2标志物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在不同Mϕ亚群间存在差异

MDM分别加入TTI-621或对照后与淋巴瘤细胞共孵育2hrs后显示,TTI-621可以引发所有Mϕ亚群吞噬肿瘤细胞,而且这种吞噬能力与表达的高亲和力的FcγRI(CD64)具有相关性——所有的3种FcγR都对吞噬作用有所贡献,当然在FcγRI(CD64)高表达的M1中高亲和力的CD64起主要作用,而在CD64低表达的Mϕ亚群中,低亲和力的CD16和CD32扮演着主要功能

另外像M0、M2a和M2b经特定的细胞因子和TLR激动剂再极化,不管是TTI621介导的吞噬能力还是FcγR,尤其是高亲和力的CD64(FcγRI)的表达都有进一步的增强

TTI-621可以提升所有的Mϕ亚群吞噬淋巴瘤细胞的能力,尤其是M1和M2c Mϕ,但是吞噬能力较弱的M0和M2a、M2b Mϕ可以用细胞因子或TLR激动剂再极化成吞噬能力高的MDM。

表达高亲和力FcγRI(CD64)的Mϕ与经TTI621处理后的吞噬能力存在相关性,当然所有的FcγR都能引发TTI-621介导的吞噬,当然在FcγRI(CD64)高表达的M1中高亲和力的CD64起主要作用,而在CD64低表达的Mϕ亚群中,低亲和力的CD16和CD32扮演着主要功能

当时TTI-621治疗晚期血液肿瘤的Ph1(NCT02663518)已经启动

随后在当年的ASCO会议上披露了TTI-621治疗复发或难治的恶性血液肿瘤的Ph1临床方案

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剂量递增,入组晚期复发或难治的淋巴瘤患者,3+3确定MTD,每周IV给药——剂量从0.05mpk爬到10mpk

第二部分是扩张阶段,入组更多类型的晚期恶性血液肿瘤,包括B或T细胞淋巴瘤、HL、CLL、AML、MM和MDS,按照MTD或优化剂量给药进一步确认安全性,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者不可耐受的毒性

还会作进一步的分析:1)应答是否和TIL、TAM和肿瘤细胞CD47表达相关;2)外周血中免疫 compartment有无变化;3)有无T细胞克隆的扩增;4)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有无变化;5)TTI-621结合细胞的程度(受体占有率);6)FcγR或其他基因多态性是否影响疗效

当年6月份在EHA上展示了在广谱的血液肿瘤中的抗肿瘤效应

至少是体外数据,不管是T细胞恶性肿瘤、髓细胞恶性肿瘤还是B细胞恶性肿瘤,都在多种细胞株中观察到TT-621引起很明显的巨噬细胞引起的吞噬作用

而在AML的PDX模型中,TTI-621也能看到很高的缓解,在10个患者来源的样本中,都能显著降低肿瘤负荷

在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大B淋巴瘤的移植模型中,TTI-621优于利妥昔单抗

那几年,PD-1如火如荼,各种协调增效络绎不绝,CD47也不能缺席

当年的CRI-CIMT-EATI-AACR上研究了TTI-621引起的吞噬是否会增强T细胞应答,研究人员现在Jurkat白血病细胞中稳转了表达人巨细胞病毒磷酸蛋白pp65构建了CMV-Jurkat细胞株来评估T细胞对人工肿瘤抗原的应答,评估了TT-621共存时吞噬CMV-Jurkat的巨噬细胞呈递抗原和触发肿瘤特异的CD8+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TTI-621依旧可以很好的吞噬Jurkat那样来吞噬转入CMVpp65的Jurkat

通过检测识别CMV的TCR也确认了TTI-621介导的吞噬可以促进pp65抗原的呈递

这里也可以看出,相比Fc对照,加入的TT-621增强了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也因为CMVpp65特异的 CD8+ 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然后通过检测CMV-pp65特异的T细胞的脱颗粒和TNFα、INFγ的分泌发现,TTI-621介导的吞噬可以引起特异的、呈现出完整的细胞毒作用的CD8+ T的扩张

小结一下,这个体外研究首次证明阻断CD47后促进的巨噬细胞吞噬可以增强肿瘤抗原的呈递并增强CD8+ T的抗肿瘤效应

年底的ASH上展示了初步的人体结果

这是一项在晚期恶性血液肿瘤中的Ph1a/b期研究,3+3设计,每周给药一次。

这里报道了Ph1a的结果,从0.05mpk QW初始剂量开始爬到0.1mpk QW,最终到0.3mpk QW确定了MTD,随后评估了0.2mpk QW。目前Ph1b正在进行过程中,将会在一系列恶性血液肿瘤的扩展队列中确认理想的剂量和给药流程。

Ph1a的关键入组标准:复发难治性淋巴瘤,ECOG PS 0-2,可测量病灶,排除标准主要是排除掉那些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低的

当时一共入组18例患者,中位年龄44,男性略高56%,先前接受治疗的中位线程数4,主要类型包括霍奇金、弥漫大B和滤泡淋巴瘤

安全性方面

所有剂量下患者的血红蛋白相比基线没有降低,但是血小板的降低呈现出明显的剂量相关性,高剂量0.3mpk组在前4周相比较基线下降明显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输液反应和疲劳,但都是Gr1-2,Gr3-4的包括低磷血症、血小板降低及腹泻、恶心及呕吐

血液学毒性:没有报道有贫血,只是瞬时的剂量相关的血小板减少,且随着每周的剂量暴露有加强的趋势但是没有出血时间,此外还发现瞬时的淋巴细胞减少但是没有临床症状

最优效剂量的确认:5例0.3mpk的患者中出现2例DLT,均是Gr4的血小板计数降低,其中一例伴随Gr3的转氨酶升高,随后MTD确认在0.2mpk QW:当时6例患者在这个剂量下耐受性很好,只报道有1例Gr3低磷血症但很快恢复,没有报道>Gr2的血小板降低

初步的PD和PK

PD:外周血细胞上CD47受体占有率呈现剂量相关性,而且在0.2mpk剂量下受体占有率峰值和最大吞噬作用呈现出很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巨噬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MP-1α/β也有明显的升高,同时也与TTI-621引起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活性正相关

PK:输液后可以很快看到TTI-621血清浓度的峰值,并在24hrs后下降;直到第6周后也有类似的趋势但是这是血清浓度更高更持久

(2017年ASCO-STC)多次输入TTI-621可以延长半衰期并提升了谷底浓度,而且在TTI-621蓄积的情况下血小板水平和输注前保持记忆提示多次输注可以克服血小板抗原沉默

初步抗肿瘤活性

当时有1例患者确认PR,多例患者病灶缩小无进展间隔时间延长,整个治疗过程中耐受性还是很好的

2017年的Tri-Con对上述几年的进展做了一个回顾性总结,本文以此结束

首先这次指出除了在血液肿瘤细胞以外,包括膀胱癌、乳腺癌、结肠癌、食管癌、胃癌、胶质母细胞瘤、胶细胞瘤、肾癌、平滑肌肉瘤、肝癌、肺癌、黑瘤、卵巢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上也发现了CD47的高表达。而在多个案例中CD47高表达与侵袭性基本及差的临床预后具有相关性。

TTI-621是一个双功能融合蛋白,SIRPα结合CD47阻断了肿瘤细胞传递的“DO NOT EAT”信号,IgG1 Fc通过结合巨噬细胞表面的FcγR来传递了吞噬信号

TTI-621理论上可以同时激活天然和获得性免疫系统:SIRPα结合CD47的同时IgG1 Fc通过结合巨噬细胞表面的FcγR引起了对肿瘤细胞的吞噬,可能促进肿瘤特异抗原的呈递最终激活了T细胞的杀伤

体外试验发现,TTI-621可以增强巨噬细胞对一系列广谱的血液肿瘤细胞的吞噬

TTI-621可以激活所有巨噬细胞亚群的吞噬活性

TTI-621促进的对肿瘤细胞的吞噬同样也发现可以增强抗原呈递和T细胞增殖

在多个移植模型的体内研究中也证明了TTI-621的抗肿瘤效应,用鼠源SIRPαFc的替换试验也发现了相似的疗效

小鼠AML的移植模型中确认起效的人体等效剂量(HED) 0.05mpk/wk,NHP研究中,加到HE0.2mpk/wk也没有严重的毒性,所以存在较宽的疗窗口

完整功能的IgG1 Fc可以使得抗肿瘤效应最大化

不像其他CD47单抗,TTI-621结合红细胞的能力较弱,可能引起贫血的风险低、避免了红细胞CD47抗原沉默、不会影响血型检测

人红细胞表面CD47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SIRPαFc结合能力弱。

ASH2016上披露了TTI-621在恶性血液肿瘤中的Ph1a的初步结果

安全性方面:整体上可难受,没有引起贫血但的确报道了瞬时的剂量依赖的贫血时间

PD结果:受体占有率水平及巨噬细胞相关趋化因子的升高都与和药效具有相关性

疗效:1例HL患者获得PR,多例患者无进展间隔时间获得延长

所以可以相信这些结果为TTI-621单药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中的疗效提供了初步证据

瘤内注射TTI-621治疗可经皮存取的实体瘤或T细胞淋巴瘤中的蕈样真菌病的Ph1也在进行中,之所以选择可瘤内注射的实体瘤,首先是临床前移植模型中看到了很强的疗效,另外可以获得很高的局部饱和度,同时可以治疗中持续取样活检来确认TTI-621对TME的影响

同时在TTI-621基础上开发了TTI-622——TTI-622的IgG4 Fc结合FcγR相对弱一些,因此会传递更适度的“吞噬”信号,两个分子可以有不同的联合机会,更重要的是相比单抗结合红细胞能力很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