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茱萸?吴茱萸?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繁星1 2021-02-19

入春以来,每天被南方的各种花照刷屏,北方的花期晚了许多,清明前后又是几轮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桃李海棠系列虽然受到影响但终究会盛开,有一种不太引人注意的花却已提前开过了。

这种小黄花先于叶开放,有时未出正月就早早挂满枝头,自顾自开成一片片金黄。

它在黄河以北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在不少地区是经济树种,也有些城市把它当成绿化观赏植物种在公园里。其休眠期很短,花蕾于秋果熟时已分化成熟,在枝头熬过整个冬天,-30℃的低温也不会对花蕾造成伤害。

不过开花之后,它就变得比较娇气了,遇到春雪和寒流,大半花朵就会凋落,所以要欣赏它的美,也要抓住机会才行。

它就是山茱萸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字都会恍然,原来这就是山茱萸,我知道啊,不就是那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没错,就是这首诗,拍这几张照片的那天,至少听见十几个人在看到树下的名牌时背出了全文或后两句,以表示上小学时就知道这种植物了。

只可惜小学语文课不是生物老师教的,诗是没背错了,但此茱萸非彼茱萸,王维诗中所说的茱萸,真的不是这一种。

有许多唐诗中都提到了“茱萸”,但并不是所有的茱萸都是指山茱萸。以茱萸为名的植物最常见的有三种: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

上面照片中的山茱萸是山茱萸科,果实是形状像枣的小红果,可补益肝肾、收涩固脱。而吴茱萸和食茱萸是芸香科,果实是形似花椒的蓇葖果,气味辛香,可温中燥湿、止痛杀虫,吴茱萸红色,食茱萸黑色,也常用作调味品。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本来源于汝南仙人费长房——就是向悬葫芦卖药的壶翁学道的那位——算得他徒弟桓景家中有难,于是要他们九月九戴茱萸囊登高避祸的故事。吴茱萸气味浓烈,才有可能去秽辟邪,所谓插茱萸,插的是吴茱萸的果序枝条,许多人都以为是山茱萸,其实是张冠李戴了。

关于山茱萸的名字和药效,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话说战国时期,太行山是赵国属地,很多山民以采药为生,但要把采来的名贵中药向赵王进贡。有一年进贡的药材中有一味“山萸”恰好被赵王看到,其貌不扬的外表和古怪的名字引起了赵王的不快,于是发起了领导脾气要扔掉。

一位姓朱的御医忙打圆场:“山萸是良药,山民听说大王有腰痛的旧疾才特意送来的。”赵王却说:“寡人用不着这等俗物。”朱御医只好暗中留下了药材。

三年后赵王腰痛复发,朱御医用“山萸”煎汤治好了赵王。赵王问朱御医给他服了什么药,朱御医说,就是几年前山民进贡的“山萸”。赵王又喜又悔,下令广种“山萸”,为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时间久了,人们就将“山朱萸”写成了“山茱萸”。

山茱萸之所以能治腰痛,源自它的药性:

除了用于方剂中,也可以用山萸肉泡酒和制作药膳:

山萸肉60 克,米酒500 毫升。将山萸肉浸泡于米酒中,文火加热至沸腾,关火取下,待冷却后,密封置于阴凉处,时常摇动,7 日后即可饮用。

每日早晚各1 次,每次服50 毫升。此酒可补益肝肾、止汗固脱,适合腰膝酸冷、遗精、盗汗等人群饮用。

  山萸肉粥  

山萸肉15 克,粳米60 克,白糖适量。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此粥补益肝肾、涩精敛汗,适合肝肾不足之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遗尿、虚汗不止、肾虚带下、小便频数者食用。

  石斛山萸猪腱汤  

石斛20 克,山萸肉15 克,山药20 克,枸杞子15 克,水4 碗,猪腱适量。将石斛浸洗后切碎,山萸肉去核,将所有材料洗净后一同放入煲内,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煲三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此汤可补肝肾、滋阴明目,适合血气两虚、眼花耳鸣、精神不振者食用。

看了这么多,是不是对山茱萸有所了解了呢?

如果对认识这些好看又有用、常见却很少人认识的植物感兴趣,那么应该会喜欢这本书:


《路边的本草记》也收录了山茱萸,还有更多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应用与文化知识,以及大量精美图片,读过之后,再去郊游踏青就不仅是锻炼和运动,说不定会成为一场寻访老朋友的探秘之旅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