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人找我看耳鸣,我说,“湿气散,鸣声止。...

 仁和堂老军医 2021-02-19
病人找我看耳鸣,我说,“湿气散,鸣声止。”他说,“不是肾开窍于耳吗?不给我调肾?”

这个病人呢,他的耳边和脑中,总是不断的有响声出现,不仅走过不少地方,而且也看过了不少的医生,西药和中药吃了很多,然而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我看完他的情况,说,“湿气散,鸣声止。”

开方:茯神、茯苓、炒枣仁、竹茹、天麻、姜半夏、陈皮、六曲、白术、酒白芍、郁金、远志、菖蒲、炙甘草。

他看了看方子说,“你这方有点怪异。”

我说,“哪里怪异了?”

他说,“我听好多大夫说,肾开窍于耳,耳鸣都得益肾才行,你这咋没有这方面的?你给我加点补肾的进去。”

我说,“你的耳鸣,就是湿气上升的结果,和肾虚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给你补肾,那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吗?”

他看我态度如此的坚决,也不好说啥,就抓了5天的药,药吃完后,他说,“耳边和脑中鸣声几乎消失。”

然后我稍微调整了一下,让他巩固了一阵子。

现在再来看,我为什么不给他补肾,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散湿气上呢?

一个优秀的中医,从来都不会照搬照抄书本典籍的,因为他们深知,这样不仅治不好一个病人,反而很容易让病人的情况加重。

就像我曾经一样,那时候我刚毕业,有一个失眠的病人,我就按照书本的内容,按照心肾不交用药,结果病人本来一晚上还能睡三个小时的,变成了彻夜难眠了。

这个耳鸣的病人呢,他除了耳鸣、脑鸣之外,还心悸心慌,口干纳呆,没舌苔,脉象滑缓。

综合这些,我判断只要湿气散,鸣声便会止。

因为脉象滑缓,这个是典型的水湿内积之象;心悸心慌,是水湿之气上蒙于心,心神不安的结果;口干是因为水湿内停,无法被转变为津液来滋养身体;没有舌苔,是因为津液无法上潮于舌。

所以,我重点在散湿气,同时又兼顾着安心神。

其中,茯苓、竹茹、半夏、陈皮、白术、六曲、酒白芍、菖蒲,它们可以健脾、燥湿、利水、理脾胃、恢复脾胃对水湿的运化之能。

其次,茯神、炒枣仁、郁金、远志,可以安神、悦志、宁心,心静了,一切都安静了。

最后就是天麻了,它有息头面之风、镇静之用,自古以来,脑袋上的一些问题,比如眩晕、迷糊、鸣叫等,都会出现它的身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