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永海:中医结缘(上)

 中医林佳明 2021-02-20

从容,有情

加入这个集体,完全是无意之中,我只是一个普通中医人,没想到佳明把我当成好学之人,又加上我们是十几年的兄弟和挚友,就拉我入群,幸哉!所谓言师者,不在年龄和辈分,更多的是从德和术方面,如果优于我者,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都可以为我师。更何况,佳明老师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称之为师者了,如沉稳的性格,术业的专攻,医德的高尚,仁爱的悲怀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作一代经方人,需要的是一颗恒心,这点他比我做的好,是值得学习和效仿。

    从来没有梳理过自己的行医之路,也许是太琐碎或亮点不多的缘故,抑或是忙碌之中无暇顾及,总而言之,我多是边走边看,边行边思,不觉间就到了四十,许多东西仿佛很重要又仿佛不重要,但回头想想,能坚持一点东西,总归还是好的。

   如果要从头忆起的话,那真是像一绢细流一般,长且弯曲,不好一言而尽之。初接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并不想去,想着还是等等看,我报考的好像是中南政法大学,并没有报广西中医学院,但是当年这个学校好像招生比较主动,没报都发通知来,心里不免奇怪,但怎么说都是二本。过了几日,父亲分析并安慰说,如果那边没有什么消息的话,我看还是去读吧,其实学医也是不错的,至少以后对家里还是好的。也罢,事已如此,何必执迷,我终究还是听了父亲的话,加之也想到父亲的不容易……没过多久,我提着行囊自己一个人出发了。

    九九年的夏天,南宁真的太热!烦闷的天空挂着火红的太阳,抬头望去,似乎有千万把带火细箭射进我的眼睛,干燥的大地微微可以看见摇摆的热浪,斑驳的树荫下,坐着许多摇着葵扇乘凉的人们,有的撩起裤腿侧身而坐,有的拉着行李,靠着身子,独自坐着石墩上冥想,有的在水下围着树木的圆形的水泥框上卧睡……我心想,如此闷热的天气,居然也能睡得着?恐是江湖能人吧?也许他本来就无法安睡,只是太累罢了,歇息一下倒也是不错。空旷而繁杂的火车站广场,初次是给我一种厌恶的感觉,心想着,我必须离开这里,去报到安排食宿,还是头等的要事!站在学校的大门口前,抬头看见学校大门,其实还是有一点古香古色的味道的。似庙宇一般的门口的最顶上,镶着一排排淡黄色的琉璃瓦,瓦檐下写着几个黑底的大字:广西中医学院,想着这个地方就是我五年要呆的场所,心里多少有了期待的向往,之前的初来咋到的沉闷,仿佛一消而散了。

   我们被安排住在新楼的701,看到刷得洁白的墙壁,还有走廊尚留有一些石灰的痕迹,早于我先过来的舍友说,这栋是新盖的大楼,后面旧的宿舍可没有我们的舒服哩!想到我们还是最大的一间宿舍,加之是新楼,心里不禁生起我们是新生,学校对于新生也有优待重视的联想了。而佳明正好住在702,开始大家并不熟悉,都是五湖四海的,见面相当客气,甚至有点好笑,不知为何。对佳明的初印象,也就觉得他瘦而有精神,走路挺快,他偶尔会呼叫我一同去阶梯教室看书,“海子,走,看书去”。我先是诧异的一惊,然后暗自欢喜。因海子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原名查海生,笔名海子,和北岛、顾城、舒婷等同一时期,是为新中国朦胧诗人的代表,他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还入选了共和国50佳诗选。查先生因为是奇才,故而行为也异常,最后却是殉诗了,十分可惜。不因这个,就因海子的诗文,我对其也是很欣赏,那一段时间,经常看他天马行空的诗。佳明忽然叫我海子,实不敢当,但是却十分亲切和亲近,就有了点也许也是同属的人的感觉,也不知道果真如此否?

  记得刚开始上课的第一节了便是安排了《医古文》,这个课程多是说些与中医有关的古文的知识,是学中医的基础中的基础,前面主要讲一些有名的条文,下篇就讲一些词法,句法,句读,今译,引伸义等等,甚至也有汉字的组成,工具书的查询,后面就说道家儒家,佛家与中医的关系……听得似懂非懂,关键讲课的女老师,大约是五十左右,脸型偏胖,肤色偏黑,身材不高,说着一口外地口音,究竟是湖南还是湖北,年代久了,不甚记得。反正当时不怎么听得懂她说的话,加入又说古文,故而这个课程不甚感兴趣,可她也并不理会大家对她的反馈,她都津津有味,兴趣昂然的滔滔不绝的讲着。

但是,在无聊的翻倒页文之中,发现在众多篇幅文章中,有一篇我倒十分感兴趣,那就是《大医精诚》,上面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当然看到这段,心底是有振奋的感觉,遥想着将来我也必悬壶济世,崇尚其高德,从此了解医者就当如此,不但要技精,还要有仁怀!小而言之,是去帮助别人,大而言之,是要解救患难的大众。下面听课的人,有的切切私语,有的埋头睡觉,等到铃声一响,大家忽而醒来,呜呼!终于下课了……枯燥无味的医古文即使地位重要,但为什么要放在开学第一课呢,也许校方安排是好的,但学生未必如此想。

接下来的是上《中医基础理论》,给我们上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的儒雅的吴老师,他亲切而且知识渊博,经常板完书了,讲了一点知识,还身体微微往前一探,轻轻的问问我们:明白了没有?这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如果我们有摇头不懂或举手提问的,他会再详细讲解,对于我而言,能碰到这样的老师,的确是一种缘分了。吴老师的确上得比较生动,从这开始我才慢慢认识了中医,开始便是知道了阴阳。那阴阳是什么?“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道:指“道理”、“规律”,内经更说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按简单理解,我们男人为阳、女人为阴;一个人身上,前为阳后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外形为阳内部为阴,五脏在内为阴,六腑在外为阳,阳者多表现出明亮、活跃、温热、运行快的特点,而阴者则偏向于晦暗、静止、寒凉、运行慢等等为特点。还有人体阴阳的四个基本规律:互根互用、对立制约、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因为阴阳为中医最基本的理论,不得不多说几句。阴阳失调,百病丛生,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和《素问·调经论》说的“阳虚则外实、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我们治病的根本原则就是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应用在临床上又是怎样呢,通过我们四诊望闻问切来收集资料,用阴阳的属性来分析病情,脉象部位也分阴阳,寸为阳,尺为阴,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等等,用的中药也是和这个有莫大关系,如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栀子等。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之类。总之,阴阳是我第一个接触中医的观念,也是以后一直都必须牢记的观念,就像肖老师经常讲一些看似深奥的东西,其实万变不离阴阳,要不阴阳怎么会统领八纲呢,寒热,表里,虚实,就是他的化身。中基真是一门实用的基础课程,顿时勾起了我学习中医的欲望,我认为任何学中医的人都要认真去学,不要认得一条方,对上一个症了,就用,也不要专看名家的医案而照搬来用,因为看名家医案,往往会给人一种心血澎湃的感觉,须知所谓名家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坚实的理论打基础,治好再多的人,还是个医者,而不能成为医家!再言五行,那就更神奇。

《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顺从人的要求而易变革其形状),土爱稼稿(指庄稼)。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金木水火土,以前是这样读,早就溜了,但是,五行的相生顺序并非如此,而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五脏,分别是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太神奇,和人体就这样联系起来,如何联系,以五行的属性比拟脏腑的特性,金。五行相生,即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其实很好解释,上次燕子老师有问过这个问题,可以形象理解,就是木头可以用来生火,所以有木生火;那很多东西在火里都会变为灰烬,就会变成土,所以有火生土;土生金也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吹尽黄沙始到金,很多金矿石矿都是土里挖出来的,经过千万年的沉积和变化,就是土生金;金子可以化成金水,释义为金生水;万物的生长靠水来滋养,水可以涵养树木,所以释义为水生木。

以前我也是这样记住,形象好记。五脏之间的阴阳相生关系是: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用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用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滋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五脏之间的阴阳相克是这样的: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火克金。五行听得不亦悦乎,现在还回味无穷,很多名家你不知道他为何用这个药,其实他心里装着五行。如“泻南补北法”,这是水不制火,导致心肾不交的治法,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可用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或交泰丸等。又如“益火补土法”,火,在此是指命门之火,而非心火。益火,是指补益命门之火,或称补益肾阳,故又称温肾健脾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是以火生土的五行相生关系,虚则补其母,四神丸,真武汤,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都可以加减用之。定了法则,用药就可以心中有数。

  接下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难。之后就说到藏象学说,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内容相当多,学医从来就没有容易,特别是学中医!如果说阴阳五行是看不见的灵动的但又确实存在的规律,那五脏六腑就是各种不协调因素导致人体发生改变的场所,这个改变往往是坏的,包括赋予生命有关的我们所知的气血津液,精、神等等,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好在,以上的各种改变,都可以被我们捕捉,那我们通过四诊的方式去收集去记录,记录下来好了以后,寻着规律,结合我们的分析,不离阴阳,仲师也如此,只不过他用六经归纳了,便于后世更加利于消除疾病,能从如此宏大的中医体系总结出如此经得起岁月考验的六经体系,是很伟大的,医圣可不是乱叫的。

然后发现问题所在了,用我们的各种方法去解决,这里包括中药,针刺,食膳,锻炼等等,唯一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恢复其阴阳平衡,《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是以圣人陈阳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圣人如今不再有了,现在只有为和谐阴阳而努力奋行的我们,一群可爱而认真的中医人。上面说到不和谐的因素,就是致病的因素,也叫病因,中基也说了,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等,这些病因如何伤害我们,导致我们阴阳不平衡,那就有了病机的研究,啊,古人真是聪明,由于科学技术不能和今日相比,所以,只能考聪敏的头脑和思维,按肖老师说的,说得通的思维,最后还得经过临床验证的思维!真是太伟大了!

所以,不能也不要和不同频率的人争论,甚至是讨论,中医自有中医的奥妙,没去学,又怎能和你说得通?以后还有经络学说,知道了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什么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真是无花八门,各种思维扑面而来,这些对我都是极大的考验,学中医难啊,不单要记住,还要理解,还要用!

接着又上了许多课程,上了《中医诊断学》,教会我们如何诊断疾病。上课的刘老师也是很和蔼,看得出是一个很有内涵的老师,慢慢的上课中,逐渐步入了中医的殿堂。也上了局部和系统的解剖学,偏远的解剖楼,弥散着很浓郁的福尔马林气味,在上课操作的时候,我经常被呛得眼睛流泪,鼻子酸,然而,由于地势偏远,又由于无可名状的缘由,那里是从来多少没有人去会选择自习的,虽然那里的教室也算空荡,但是,总而言之我还是嫌弃灯光过于黯淡……不知不觉,到了学习中药的时候,中药可真多,多得记不过来,什么性味,主治,归经,副作用等等,烦而杂乱,最先接触的就是麻黄,桂枝,细辛,防风,生姜,辛夷花等,到后面又是磁石,又是硫磺,斑蝥,硼砂等等,以外用药有收敛痈疮,杀虫解毒等功效的收尾,数目繁多,品种多样。

上我们课的是卢恩培老师,不到五十岁的样子,声音洪亮。他往往会提前在教室等待,抽着一根烟,悠然自得,云淡风轻,待到上课了,走到讲台中央,大声说一声:同学们好,我们上课了。丝毫没有造作和严厉之语气。他上课基本不看书,从一味中药会引申许多知识,听得我是紧紧入迷,虽不按书上讲,但我看看功效的内容,倒也是全对,甚至有些是备注的内容,他很喜欢提及,后来到了考试或工作以后,才知那才是重点!最妙的是他带我们去野外辨认中药。

他戴着一顶农民的草帽,和我们在荒野中寻找中药,那真是快乐的体验啊!我才知道了白花蛇舌草悄悄的长在田埂的边缘,看似露出矮小枝叶的千斤拔,待到我们连根拔起时,却是有手臂那么长的根,生长在山坡或田野间,平日里也曾见过的像一把把小小的淡黄色的伞,居然就是蒲公英……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约在我们毕业没有多久,偶然的一次聚会中,听同学说他在一次意外中,不幸离世了!听到这个噩耗,我多少是有一些伤感的,虽然他不记得我是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