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267)遇主于巷君臣之间妥协,常常是互有委曲,唐太宗碰到魏征,其实心里也委曲,睽,就是被别人说了,心里面难受。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巷,即委曲之地。在曲折之地必有一委曲之人。 周公曰:二与五应,君臣之分定矣,但值班睽时,或为小人间隔,忧谗畏讥,忠悃不白,则当委曲竭力。或积诚以感其心,或匪懈以通其志,或负罪以冀其悟,所以自靖者,不拘一途,如遇主于巷焉。然后上下交孚,乃为无忝臣节,而咎可免也。 九二处于力所不足之境,即使心有所想,也是力有不足,所以只有委曲求全,将自己装在套子里。求到这一卦,正确的处理方法,就是调整心态,积累力量。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人臣事君道合则留,不合则去。九二遇主于巷,何耶?盖君臣之谊,关于天性,委曲抒诚,乃道之正,原非枉尺直寻,为鄙夫之见也。 人皆有处于优势和劣势地位的时候,处于劣势地位,人要怎么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呢?遇主于巷未失道,不失道是一种底限,生死事小,失道事大。 晋文公在外流落了很多年,回晋国掌管大权后,用了不少能力,很快就把周边一些不听话的小国整得鸡飞狗跳,并与楚国搞了一场大战,大败了楚国。这个时候晋文公在春秋各国风头无二,晋国就是联合国头子,晋文公召周王于“温”这个地方来,干什么呢?搞联合国军成立仪式。 周王是天子,晋文公是臣,天子听从臣下,周王也是不有脾气,委曲求全之。晋文公也给了面子,对外说是周王刚好要来打猎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