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份证上的4个“语文问题”,你留意到了吗?

 天外来客142857 2021-02-20

身份证上的4个“语文问题”,你留意到了吗?

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身份证”上存在4个语文问题的,是清华大学的王文湛教授,惭愧的是,小编空活了三十多岁,干了十年文字工作,天天在兜里揣着身份证,却从来没有留意过这些问题。

1、“公民”还是“居民”?

从概念上讲,“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按照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而“居民”是指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消费的人或法人,在某些情况下,居住在本国的他国公民,也可能属于本国居民。

所以说,“公民”注重国籍,“居民”看重居住地。

而我们的身份证,“人像面”下方显示“公民”,“国徽面”中部显示“居民”,无疑是明显的语文问题,有待商榷和修订。

身份证上的4个“语文问题”,你留意到了吗?

2、“出生”还是“出生日期”?

出生,泛指一切生命的产生,而身份证的“人像面”中上侧,左边的标题显示“出生”,右边的内容写的是“出生年月日”,这个标题,无疑太过宽泛,有歧义也不准确,是个明显的语文问题。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出生日”或“出生日期”。

3、“公民身份号码”还是“身份证号码”?

我们知道,咱们中国人的身份证有号码,但是“公民身份”是没有号码的,所以在身份证“人像面”底部身份证号码前面的标题“公民身份号码”,无疑在表达和陈述上有语病,值得商榷。

从语文角度来说,身份证正反两面应该统一为“公民”或“居民”,当然这一点,需要相关专家和管理部门经过认真仔细的研讨和分析后,才能确定。

身份证上的4个“语文问题”,你留意到了吗?

4、有效期限是“长期”还是“长期有效”?

现在很多人都拥有长期有效身份证,如果我们翻开身份证“国徽面”,那我们会在“有效期限”后面看到“某年某月某日到长期”的表述,但其实,这样的说法也有语病。因为“长期”是一个时间表述,着重描述的是“过程”而不是“时间节点”。因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删除年月日,直接标注“长期有效!”

实际上,身份证上的4个语文问题,在2010年2月,由由华东师大文学研究所、上海市语文学会等举办的“中文危机与当代社会”研讨会上,也有过相应的探讨和争论。

自2003年,全国启动“二代身份证”试点工作,2004年5月首发,每天制作量高达数万张的“身份证”,尽管经过严格审查与校对,依然貌似存在着4个语文问题。

身份证上的4个“语文问题”,你留意到了吗?

不得不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字词乱用、滥用和错用的混乱状况,并不在少数。

尽管,清华大学教授指出的这4个身份证“语文问题”,并无大碍,当初设计、制作和审核身份证的工作人员,也一定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既然是经过仔细考量和谈判得出的结论,我们似乎也没必要非要去挑刺、钻牛角尖。

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善于和坚持咬文嚼字、追根到底。

因为“咬文嚼字”,就是钻研治学的严谨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