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腔梗”过,经常要疏通血管吗?

 又一本 2021-02-20

文章转载自 文汇报

作者为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丽晶

正值冬季,天气寒冷,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急诊室又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患者。他们的诉求基本类似:“医生啊,我以前腔梗过,每年需要冲洗血管两次,今天要来挂疏通血管的盐水……”这部分患者就诊时往往没有任何不适,并且经医生详细评估,他们所谓的脑梗史都是“假”的,更没有必要进行所谓的“疏通血管”治疗。

今天就来简单聊一聊

什么是“腔梗”?

以及“疏通血管”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01

什么是“腔梗”?

严格来讲,腔隙性脑梗死属于病理学名词范畴,不能单独作为某一个具体疾病的名称。目前比较统一的定义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下,颅内小血管闭塞后,其相应供血区发生脑组织缺血、坏死后在影像学上形成的微小病灶。

然而,腔隙性脑梗死这一概念在人群中知晓率较高,部分患者在看到影像报告单上的“腔隙性脑梗死”的字样时会受到不小的惊吓,以为自己患有急性中风,会马上发生瘫痪、失语等一系列可怕的事件。甚至因专业壁垒的存在,部分非神经科医生也将腔隙性脑梗死与我们所熟知的急性脑梗死划上等号。

其实通常来讲,绝大多数腔隙性脑梗死不会产生临床症状,这是因为小血管供血区面积很小,受累脑组织很少,且受累脑组织即便坏死,相应功能也可被其周围其它脑组织代替,不会表现出相应临床症状。但如果相应部位多次发生腔隙性脑梗死,那么在该处会产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叠加效应,这时就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急性脑梗死,影像学受累很轻,但临床症状表现却很重。

那么,腔隙性脑梗死需要治疗吗?总体来讲,无临床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无需给予相应治疗。但对于有症状的则应及时就诊,积极治疗和干预,以免病情进展。

因此,当看到CT报告单上“多发腔隙灶”时不必惊慌失措,应该及时将报告交由专科医生评估,让医生结合具体病情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02

那么

所谓的“疏通血管”有没有必要呢?

其实,大部分患者要求输注的都是一些中成药注射液,这类药物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一些不适症状,但是“疏通”血管的作用属无稽之谈。血管壁的成分十分复杂,血管真正堵塞的时候一定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正规的开通血管的手段来实现血管再通。例如,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可以采取“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治疗。而没有任何症状时,使用这些药物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并且会增加一些输液风险,例如急性心衰、肝肾损害等。

所以,腔隙性脑梗死不等于脑梗死,没有不适,不要盲目“疏通血管”。当然,一旦出现了中风的相应症状,请立即就医!

有人会问,到了医院看什么科更为合适呢?卒中专病门诊的设立,就是旨在为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筛查,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指导患者科学防治脑卒中,其适应症包括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血压、肥胖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