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色油彩瓷画”,现代陶瓷绘画的“创举”

 不好名马非英雄 2021-02-20

常炳华老师简历
常炳华,1951年生。号大华,字刃锋堂,堂主,祖籍山东,从事教育多年。常炳华现为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艺术总监,中国扇子艺术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徐悲鸿艺苑油画刀画创研室主任,一级美术大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委会委员,北京“减色油画语言空间”创作开发中心主席,中、日、韩、新艺术联盟理事,青岛翰墨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总会副主席,景德镇鼎窑书画研究院院长,江西省国防文化陶瓷艺术书画院艺术总监,景德镇油彩陶瓷艺术馆馆长。
常炳华先生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师古人亦师自然,曾得到老一辈艺术家崔广武、戴泽、郭传章、李春海、甘雨辰等教诲和亲传,练就了深厚的国画、油画、刀画艺术功底。他以强烈的绘画个性书写着自己的“东·西方”文化艺术相融合的艺术人生,在国内外大展中多次获奖,受到广泛好评,许多作品被博物馆收藏。他的国画、油画、油彩瓷画,作品苍劲古朴、气韵生动、大气磅礴,既有国画艺术的深远意境,又有油画质感,立体感,他独创的“油彩瓷画技法”更是让人叫绝,耐人寻味,人称“一绝”。
【获奖信息】
2006年在韩国第20届国际美展中,荣获“特别美术作品展”。
2007年在中国首届“千年瓷都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陶瓷绘画金奖”。
2008年在中国第二届书画艺术品展览中,荣获“十大最具有收藏潜力的艺术家”称号。
2009年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上,荣获“美术名家资格”称号。
2009年荣获全国中老年书画作品北京邀请展金奖。
2009年在河北秦皇岛电视台为其作“艺术人生”现场直播节目。
2010年被授予“中国一级美术师”荣誉称号。
2010年在中非商务合作论坛上,荣获“特别贡献奖”。
2011年荣获景德镇“唐英杯”第九届陶瓷艺术百花奖一等奖。
2011年被授予“全国名人书画工作委员会副主席”职务。


 

清代浮梁县令沈嘉征《民窑行》诗中曰:“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真实记录了景德镇历史上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各地高人聚此生产佳瓷,精进技艺,与瓷都共生共荣的勃勃生机。今日的景德镇,文化品牌独特,创作环境便利,水土宜陶,人气更浓。各方画家名师皆为所动,纷纷来到景德镇做瓷甚至创业定居。常炳华就是当今外来艺术家之一,北京著名油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以其独特的绘画技巧运用于陶瓷艺术创作,形成了一种新的陶瓷绘画流派——“减色油彩瓷画”。

长白山系列,人与自然的生命体验

?常炳华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油彩瓷画的开拓者,他始终坚持中西艺术相互融合,探索出一种将西方油画的各种表现形式,与景德镇传统瓷工艺相结合的一条陶瓷创新的道路。他的贡献显然在融西方油画艺术于中国传统陶瓷绘画的革新上:他的油彩瓷画作品首先在创作内容上,不是西方风景油画中对自然景观的纯写实主义,而是追求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强调“意在笔先”、“情景交融”的主客观世界统一。常炳华以长白山为创作主题,长白山山水特有的精神内涵,潜移默化渗透到常炳华的骨子里。他多年生活创作在东北吉林,长时间接受长白山文化的熏陶,长白山灵秀神秘,挺拔雄伟,成为常炳华油彩瓷画山水的主要特征。他的油彩瓷画多了一些北方山水的雄健、刚韧、质朴、粗犷,散发着东北山水特有的蓬勃的朝气、恢弘的气势、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现代陶瓷山水画要想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常炳华认为它不应该仅仅靠画家纯熟高超的绘画技巧,艺术家在山水画中有丰富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感悟,以及人与自然的一种生命历程的体验更为重要。艺术家的文化内涵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山水瓷画到最后画的都是文化。一幅作品的最后完成,看作品是否格调高,有深度,这些就需要画家有很高的文化底蕴,所以说文化积累对于绘画创作是至关重要的。

色彩之“光”,蕴含艺术生命之光

常炳华先生将西方油画色彩在“油彩瓷画”上的大胆运用,给传统的陶瓷绘画艺术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常炳华的“油彩瓷画”中,色彩是其作品画面的重要形成因素,他用釉色营造西方油画当中的强调的“光”,他用“光”营造他的油彩瓷画画面的视觉中心, 由“光”产生影而显出画面的明暗、远近的空间透视。浓艳厚重的、高纯度的暗黑、大红、深绿、湛蓝大面积地铺垫,在灰白、浅蓝、淡黄、纯白等色调的衬托下,显示出色彩惊心动魄的巨大力量;色彩块面之间天衣无缝的衔接,远山近水、绿树碧草的荡气回肠渲染,使得常炳华的“油彩瓷画”,既具有西方油画的形式语言,更具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色彩在常炳华的油彩瓷画里表现得如星光一样灿烂辉煌。他毫不夸张地说是控制色彩对比与和谐的艺术大师。《长白山下》是常炳华先生油彩瓷画系列里的其中一幅作品,远处淡蓝的天空和皑皑雪山成为整个画面悠远宁静的背景,大面积的深绿形成了画面的主调,柠檬黄的小色块分布其间,白色与深蓝似河流曲折蜿蜒而下,夹杂着血一样的红色块区域蔓延着侵蚀那纯净的蓝色和幽绿色,广袤的原野上矗立的冷杉是生命激情的体现,令人产生无限意境的联想。

创新“低温颜色釉”,工艺技术上的首创

“油彩瓷画”除去创作内容的新颖与色彩的独创外,常炳华大师深知,陶瓷材料以及工艺技法的变革是陶瓷艺术创新的根本和基石。常炳华先生多年来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陶瓷色釉、原料及工艺配方的改良和实验上。他追逐的目标和遵循的理念,也一直是景德镇陶瓷工作者多年来攻克的难题:如何让“油彩瓷画”的釉上的釉料,像新彩一样艳丽?像粉彩一样温润?像高温颜色釉一样永不退色?常炳华先生既向景德镇陶瓷大师们学习,也不忘向民间陶艺家们虚心求教。大师们在色釉方面的启发和指点,使得常炳华少走了很多弯路。他先后买了三台烤花炉,不断地实验不同的配方和陶瓷烧炼温度,反复研究探索。最终,常炳华在低温釉料上有了全新的突破。常炳华的“油彩瓷画”以釉上彩绘形式呈现,以各种低温色料和粉彩玻璃白混合上色,不同的配方呈现不同的色彩,有些虽然经过有意的加厚堆积,但经过烧制以后,不仅有新彩的艳丽,粉彩的温润、还有高温颜色釉的永不退色。这种低温颜色釉,集景德镇色料优势之大成,不仅发色稳定、不易脱落,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肌理效果,凹凸有致的视觉和手摸触感,在光照之下,反射出异常美妙绚丽的色彩。常炳华使得传统的景德镇釉上彩,在现代“油彩瓷绘”艺术创新上有了更完美的诠释。

“减色”技法,陶瓷绘画的革故鼎新

常炳华先生在丰富发展陶瓷山水画技法上不遗余力。这几年,在探索如何完善“油彩瓷画”方面,常炳华先生认为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油画。常炳华在西方绘画的框架之上有意识的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用以往所掌握的国画、油画、刀画的绘画技艺,结合景德镇陶瓷工艺及技术的特点,集中精力创研了一种新派油彩瓷画技法,即“减色”技法。
“减色”油彩瓷画顾名思义就是,在陶瓷绘画中利用特殊绘画技法,像西洋画一样先铺大色,然后不断的削减颜色,以达到把国画、油画、水彩画等绘画语言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并以崭新的画面效果展现出来。
这种陶瓷绘画的技法,在景德镇是前所未有的。传统陶瓷绘画是通过画笔,先画线条和轮廓,再用画笔填画各种颜色。而常炳华的“减色油彩瓷画”,是先涂大色,然后再细化效果。他的瓷画中的“点”或者“线”,不是通过画笔画出来的,而是通过不同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技巧,不断地削减画面中所涂的颜色,从而体现画面的亮度、画面的肌理、画面的效果。传统的陶瓷是用画笔一笔一笔地画出来,但没有这种减色画的肌理效果自然。“减色油彩瓷画”不仅继承和体现了西方油画的质感、立体感,而且也把中国画的古朴典雅、气韵生动渲染出来,更将景德镇陶瓷特殊的绘画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些外国友人,在观看了常炳华先生“减色油彩瓷画”现场表演之后,对常大师异于常人的创作手法极为震撼,赞叹之后一致称“减色油彩瓷画”,是景德镇不用画笔的“魔画”。
 2012年,常炳华在景德镇创办了“景德镇油彩陶瓷艺术馆”。全国各地许多油画家到艺术馆来进行陶艺创作与交流,各类陶瓷艺术品展、书画展在这里开展。“景德镇油彩陶瓷艺术馆”,还成为景德镇许多年轻人学习“减色油彩瓷画”的创作基地。

“油彩瓷画”,体现陶瓷绘画的深刻意义

 “油彩瓷画”独树一帜,体现了常炳华先生多年艺术创造的智慧,既闪耀着民间艺术的光芒,又散发着高雅艺术的灵气。常炳华的“减色瓷画”使得景德镇陶瓷绘画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他的“减色技法”又使得景德镇制瓷工艺有了新的突破,使得景德镇的陶瓷绘画的发展,也从东方跨越到了西方,实现了传统的跨越。常炳华的“油彩瓷画”是他多年来的积累和创新,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瓷画仍然是有着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景德镇艺术瓷画,他的“油彩瓷画”依然散发着中国陶瓷数千年来的珠圆玉润、晶莹剔透的光辉。实际上,常炳华的“油彩瓷画”是对景德镇传统瓷画的革故鼎新,更是一种艺术门类上的丰富与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