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宇|读《古书之美》札记

 tcfzhf的图书馆 2021-02-21
       于他无所嗜,所嗜独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诵之可以当韶镬,览之可以当夷施,忧藉以释,忿藉以平,病藉以起色。而是三楹者无他贮,所贮亦独书,书之外,一榻、一几、一博、一蒲团、一笔、一砚、一丹铅之缶而已。性既畏客,客亦见畏,门屏之间,录啄都尽。亭午深夜,坐榻隐几,焚香展卷,就笔于砚,取丹铅而雠之,倦则鼓琴以抒其思,如是而已。(《胡应麟《经籍会通》》)

     
         唐建中末,书生何讽,尝买得黄纸古书一卷,读之。卷中得发卷,规四寸,如环无端。讽因绝之,断处两头滴水升余,烧之作发气。讽尝言于道者,道者曰:“吁!君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据仙经曰:“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夜以矰映当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升。”因取古书阅之,数处蠹漏,寻义读之,皆神仙字。讽方叹伏。(出《酉阳杂俎·原化记》)


        北宋宰相王曾的父亲平常见到被遗弃的字纸,必定会拾起来用香汤清洗,然后放到火里焚化。有一天王父晚上做梦,梦中圣人对他说:“你素日敬惜字纸,可惜你年纪大了,不能有所成就,那就派曾参托生到你家吧。”不久,王曾出生,长大后三元及第,成为北宋一代名相。王曾父亲的这一行为通常叫做“敬惜字纸”,是古人相信惜字得福的一种习俗。用来焚烧字纸的塔形建筑也被称为“敬字亭”“字库”“字库塔”等。(图中为四川崇州街子古镇镇口的字库塔)


       焦尾本《施注苏诗》:清代著名诗人、收藏家翁方纲一生中追慕苏轼,多方购求其作品。他在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12月17日购得一部南宋嘉定六年(1213)淮东仓司刻的《施顾注苏诗》残本,视若至宝,并将书室命名为“宝苏室”、“苏斋”。两天后苏轼生日之际,翁方刚又召集亲朋好友,展示该书,焚香祭拜,称为“祭苏会”。“祭苏会”这项活动在翁方刚在世时一直持续了30年。此书在以后流传过程中曾遭遇火灾,幸存于世。后世称之为“焦尾本”。

 
        余尝谓人生之乐,莫过闭户读书。得一僻书,识一竒字,遇一异事,见一佳句,不觉踊跃。虽丝竹满前,绮罗盈目,不足踰其快也。六一公有云:“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余友陈履吉云:“居常无事,饱暖,读古人书,即人间三岛。”皆旨哉言也。(《徐氏笔精·读书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