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攻克大病绝症?

 昵称43570964 2021-02-21

​​

临床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大病绝症。怎么办?常规的思路都是医生如何提升医术。此文换个角度,从医患双方的用心来探讨。

 

一、患者求医,当信坚心专。

 

一方面,对医生有信心,相信医生可以帮助我。比如说,看到医生就感觉病好一半,就是这个意思。我临床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病人,告诉我说,看到了我,心就安了,感觉病就快好了。这个感觉非常重要,因为能帮助病人正心。正为本,身为标。心若能安,身跟着就能安。身心一安,百病可除。

 

另一方面,相信自己一定能康复。这是对自己有信心。临床上我观察到,有的病人对自己特别有信心,总认为自己不应该患上这样的病,自己肯定能康复。也有的病人对自己却特别没有信心,认为病不好治,已经求医多年了,估计这次还是没有希望,因此而绝望、悲观,失去信心。事实上,越是有信心的,越有康复的希望。反之,越是失去信心的,病情越容易恶化。

 

信心对于健康的影响非常大。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人偶尔体检发现有癌症,当时就神惊色呆,两三周后看上去面色已经憔悴地不行了,再过一两个月,听说已经走了。我在媒体上看到,北京有个中年人陪朋友去体检,自己顺便也查一下。一查发现是肝癌晚期,三天后死了,吓死的。还有媒体报道,某人一天内被突然查出的癌症吓死了!!!

 

由此可见,人心的力量非常大,大到足以结束我们的生命,而不仅仅是健康。若不幸罹患了大病,一定要心静心安,千万不能心慌心恐,静则精神内藏,安则五脏六腑归于平衡;相反,慌则相火上扰,恐则肾精下耗。

 

之所以世上总会有这许多的绝症或难治诸病?在多数人看来,是医生的水平不行。《内经》也讲了:“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疾病非常复杂,远不是完全由医生来决定的。事实上,更关键的因素还是来源于患者自己。我的观点是:之所以疾病难以康复,因为患者自己的心失其正。

 

二、医生治病,当先治神

 

关于医生的治神,《内经》中有明确的说明。《内经》只从针灸的角度谈治神,经文言:“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简单来说,所谓治神,一是在针灸施治前后注重调治病人的精神状态;二是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同时使病人神情安定,意守感传。治神贯穿于针灸治病的全过程。

 

我把《内经》的观点引申到内科临床上,我的体会是:临证之要,无忘其神。以神为本,神先于身。医者意也,意即治神。临证治神,妙手回春。

 

总结成一句话:治疗疾病欲见奇效,治神是关键。

 

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虽然原因复杂,方方面面,但精神的作用不能忽视。很多疾病,本身就是精神状态的反应,精神是直接的治病因素。而得病后,精神状态又对疾病可以推波助澜。所以调摄其精神,可以起到擒贼擒王的效果。

有人问,医生治神这么重要,那么还需要提升医术吗?我的观点是:医术当然要,但需以治神为本。医生只有治神才能把医术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当医生治神时,心意合一,手随心转,法从心出,或施针,或用药,如有神助,其效自高。当然,医生治神,亦包涵着医德的范畴,此文不做过多讨论。

 

三、医患心神合一,其利断金

 

患者之心与医生之心要合二为一。医患心定神一,两心相合,即能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心明则下安”。病人的情绪与认知(即心神)统帅着疾病。改变情绪,即能平衡五脏六腑,并直接改变气血运行状态;改变认知,则能从深层次解放思想,打破常识中所谓的“顽疾难治”之类的束缚,激发自身的信心和生命力。如果病人的生命力得以激活,能主动配合医者的施治,医者又有高明的医术,这样内外兼治(内为治神,外为医术),那么,大病可愈,绝症可缓,奇迹可以出现。如此治病,于医生看来,不过是顺水推舟、顺风扬帆而已。

 

作为医生,我最喜欢这样治病。表面上看是医生治愈了大病,从深层次来看,是病人自己取得了康复。或者可以这样说,病人的信心是关键,是大病康复的因,而医生的治疗是助缘。因为有了因,有了助缘,于是水到渠成,所以就有了康复的果。

 

我特别推荐读者一定要读读骆降喜老师的《思考文化医学》。关于这本书,我在文章中多次推荐。这是一本媲美《了凡四训》的书,可以让我们真正明白,生命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我们该为什么而努力?

 

罹患大病,当现代医学无能为力时,真的没有希望了吗?不是的。若能真正内求,现代医学所谓的绝症,亦将可以治愈。骆老师是一位患有两个不治之症(渐冻人、晚期胸腺癌)的外科医生,他用中国文化来正心修身,最终完全康复。骆老师提出了文化医学,以文化心,以心化病,文化的力量,不可思议。

 

骆老师的做法是:面对病魔,始终面带微笑,满怀希望,遥望远方,坚守地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艰难而缓慢地前行;把心态的调整时时放在第一位,正心、修心、养心成为日常功课;反省、忏悔、改过……这些都是治心,而恰恰是治心,让绝症患者恢复了健康。​​​​

 

可参考:《中医人能不能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思考文化医学》读后感》《心正则身正——再读《思考文化医学》有感》)

 

小结

 

综上所述,治病的关键还是要治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病者的神;二是治医者的神。病人与医生双方都要诚意正心,提升精神境界。其好处是,于大众而言,可以少生病或不生病,这即是中医所倡导的“治未病”理念,是最高明的医疗;于医生而言,可以提升医德和医术,进而提升心性。

 

《内经》把“治未病”看成最高的医疗理念,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不管我们已经生病,或者尚未生病,都要调摄自己的内心,一方面清除不良情绪,特别是远离怨恨恼怒烦忧愁悲恐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积极诚意正心修身,保持和乐、积极、宽容、感恩等正面心理。坚持下去,人人都将身心和谐。

 

读过《思考文化医学》,我的体会是,治病(医患双方都包括)即是修道,本质上是修心。使人心合于天地之心,这样即能改变生命状态,不断可以不生病,更可以达到至高的精神境界。

另外我的一个观点是:治病与救命是两回事。治病与医生相关,当然也与患者相关,上文论述地非常清楚了。救命则完全是病人自己的事情。医生或许能治得了病,但肯定救不了命。因为命是自己的,自己的命,自己说了算。俗话说:命由己造、我命由我不由天。医生有医术,医术只能治病,绝不能救命。如何救命呢?治心?心为本,若能修心养心正心,使人心合于天心,那么,命就可因心而改变。试读《了凡四训》即知。所以说,医生只能治病,不能救命。救命要靠病人自己,只有正心才可能改命。我之所以推广中医的正信正念,同时传播中医的道,目的即在于帮助读者正心,心正了,命就能改变。这其实也是“治未病”之意,但已经超越治病的层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