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棹仙讲胃肠生理

 陈潮祖医学论坛 2021-02-21

吴棹仙(1892-1976),著名中医家,重庆人。曾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师,重庆市第一、第二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医学院医经教研室兼针灸教研室主任。其编写的《医经生理学》、《医经病理学》二书,曾作为陈老读书时代的中医学教材,为中医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胃肠章

一、胃肠之度

胃肠者,上承咽管,下出肛门,并唇口计之,长凡六丈四寸四分。纵横、纡曲、广狭、厚薄、轻重各不同,为受容水谷而消化之腑也。

二、胃肠容量

`

胃肠容量,除咽门下至胃,一尺六寸,为水谷过道,不计外,其由胃至肛门,长五丈八尺四寸,能受容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但平人不能尽量而容,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气乃得上下。

胃与肠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每日排泄五升,复容纳五升,至七日则新陈完全代谢。故平人绝谷七日而死者,以消尽胃肠水谷,其精气津液,来源断绝,绝谷者亡,故也。 

三、肠功能

胃大肠、小肠,同受水谷而消化之。胃居其上,多主容受。小肠居中,多主化物。大肠居其末,多主消导。以腑形虽一贯,而所合之脏各不同,故功能亦因之而异。其水谷之精,蒸发而化出胃肠之外者,为气为血,以营诸经,如川之流,胃肠如海之容也。

四、饮食分化

水谷之气,同归于胃,而化分殊途。水之精者,由脾而上输于肺。谷之精者,则散于肝,而淫于筋,或归心而淫于脉,还返于腑脏而为神明。饮酒者,慓悍之气,先行皮肤,补助营气,满于中者则肝浮胆横,名曰酒悖

五、五味分走

谷果菜畜,各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其食入胃也,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五味分走,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肾,五脏真气,得五味之和养,津液相成,而神自生焉。

六、五味太过

五味分走,以养五脏而生神,固如上矣。然食之太过,则外走血肉筋骨,而为病焉。

七、胃肠坚脆

胃肠之常度,述如上矣,其有禀赋特殊者,或大或小,或短或长,或厚或薄,或缓或急,或直或结,或坚或脆,或上下管约而不利,有诸内,必形诸外,皆可于皮内间审别之。既得其胃肠之善恶,则胃肠之善病否,胜毒药否,胥于是乎判然矣。

八、胃肠受病

胃肠之病,自内生者,多为宿食,人易知之,姑不赘。其六淫自外来,而伤胃肠之外经者,曰手足阳明病,曰手太阳病。针家当取荥俞以治外经,其已入胃肠者,则曰胃病,曰肠病,当取诸合,以治内腑。更有病及于肠,而未入肠中者,曰肠覃,非常之患,不易治也。

本文摘自《吴棹仙医经精义》

编辑 肖晔 朱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