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思考,快与慢》XMind思维导图

 未来决定现在 2021-02-21

说读不下去的童鞋们放心你不是一个人!这本畅销神书豆瓣上有5万多人「想读」标记读过的只有一万多,可见,把这本书读完还是需要勇气。整体来说读下去了还蛮有趣,例子非常多,就是缺点体系。和大家分享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其实就是在和大家讲如何正确认识人类思维中的非理性。

01 大脑是如何思考和决策的

在探讨如何提升决策效率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下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

心理学家将大脑分为两种思维模式:

  • 系统1: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 ,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自主系统,自动反应,直觉思维) 举个例子:无需思考,我们可以很直觉反应2+2=4。

  •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耗力系统,需要集中注意力) 举个例子:需要花时间和脑力来运算 17X24。

系统1 是自主发生且不费力的,当系统1遇到阻碍时,便会激活系统2,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和解决。系统1 是全天候24小时在线,而系统2仅在系统1无法解决问题时才被激发。

系统1即快思考,即直觉思维,包括感觉和记忆等所有无意识的大脑活动。系统2即慢思考,需要更慢、更严谨投入更多脑力。

系统1和系统2的互相配合构成了我们的思维模式。通常情况下,这种分工方式是高效的,但由于我们的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并不总是能正确反映现实,如果系统2错误地接受了这些认知错觉,就很难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

而正因为系统1是无意识的,由此产生的认知偏差才难以自我察觉。加上系统2需要极强的自我控制和精力损耗,我们会偏向更轻松的惰性思维直接即做出即兴判断。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人是非理性的

02 直觉思维下的心理效应

由于系统1的运行机制,我们比想象中更容易做出无意识的判断和选择。正确了解这些由直观思维导致的心理效应,能帮助我们规避系统性错误。

  • 启动效应:人的行为和情感会不知不觉被他物影响。 举个例子:我们觉得高兴时就会微笑,而微笑也会让你感到高兴。用牙齿咬住一根铅笔,你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微笑,但这种微笑的状态,会启动你“高兴”的感觉。

  • 曝光效应:个体接触一个刺激越频繁,个体对该刺激就越喜欢。因而只要不断重复接触就能增加喜欢的程度。重复能引发放松感和熟悉感,不断重复某个谬论,我们很可能就相信了,因为人们很难对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区别。 举个例子 :当你在考试时遇到不知道的题目时,你会更偏向于选择看起来更熟悉的选项。广告商们正是利用了曝光效应来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因为熟悉了就会喜欢。

  • 常态理论:已遭遇过某种小概率事件,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时就会不以为意。 举个例子 :在某个路段看到车祸,第一次会很震惊,但当你在短期内在同样的路段又看到车祸时,大脑便不会那么惊讶了。对疫情下各国的确诊数字感到麻木同理。

  • 因果关系:习惯将持续发生的事件联想为因果关系,将前一件事解释为后一件事发生的原因。 举个例子 :读完「在纽约拥挤的大街上逛了一天,欣赏完美景后,简发现自己的钱包丢了」这句话后我们会主动归因为扒手,尽管丢钱包可以有很多可能性。

  • 确认偏误:先有猜想或观点,然后人们就会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偏好或猜想。 举个例子 :当被问及某个人是不是很不友好时,你会试图接受这个「不友好」的陈述,并开始在脑海中搜寻关于这个人不友好的行为。

  • 光环效应:喜欢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这个人的全部。 举个例子 :如果你对一个人初始印象很好,那么大概率你会ta的做法和行为有更积极的评价。

  • 框架效应:同一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会激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从而影响判断。 举个例子 :手术后存活率为90%与手术后死亡率为10%,前者让人更安心。

这些效应告诉我们,我们的行为和感情有时会受制于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事件。思维的发散性和联想性让我们做出直觉性判断,而这些都是不自觉中就对我们产生影响的。

正确认识这些心理效应,不仅可以纠正我们自己的偏见,还可以利用这些「套路」来说服别人。

03 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

在以上心理效应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指出了我们在思维中大脑的惰性。即使遇到了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调动系统2进行处理,我们的大脑也会遵循最省力原则,自动使用另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替代面前的难题。这种寻找难题的替代答案的过程就是「启发」。而这种直觉性答案经常与偏见和判断失误挂钩。

启发性偏见

  • 小数定律:夸大对小样本的信任,相信小样本能反映调查对象整体的情况。 举个例子:因为周围的人结婚比较晚就得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晚婚的判断。

  • 锚定效应:人们在对事物进行估值前,会事先进行考量,这种先入为主的信息会对我们的后续决策做出暗示的现象。 举个例子:比如超市中的打折或限购会对我们的购买行为造成影响,限购对销量有刺激作用。

  • 可得性偏好:评估事件时,我们会给予自己有直观感受的部分更高的权重,即忽略或低估自己不了解的部分。 举个例子: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在团队工作中的贡献程度;也经常高估经常被媒体报道的灾难或疾病的危险程度。

  • 效用层叠:小概率事件、公共事件因媒体报道,放大某些极端可能,强调其可能性,导致人们越关注,越紧张。 举个例子:以色列遭遇恐怖袭击死亡的人数远不及交通事故死亡的人多,但媒体报道的恐怖事件却很容易占领人们的心智并造成恐慌。

  • 典型性偏好:人们习惯从事物中发觉和选取典型性样本,而忽略背后的概率。 举个例子:在未经调查下,我们会认为女司机在开车这件事情上比男司机更猛。

  • 因果性偏好:人们会倾向于用虚假的因果关系去解释他们认为不随机的事件。 举个例子:我们会忽视基础比率,因为因果关系往往比统计学信息更具有说服力。

决策型偏见

  • 后见之明:事实会让记忆朝已发生的结果修正。 举个例子:很多人声称「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就知道这场危机不可避免」。

  • 回归均值现象:某项指标的表现过高或者过低后会自然回归到平均水平。 举个例子:即使飞行员在一次表现中突出,并不意味着下一次表现也会如此,大概率是会回归平均值。

  • 乐观偏见:我们相信眼见为实,对已知的事物过度自信,我们还容易夸大自己预测未来的能力。 举个例子:90% 的司机都相信自己的车技要高于平均水平。

  • 前景理论:人们规避损失的愿望强于获得收益的愿望。 举个例子:人们损失100元得到的痛苦大于获得100元得到的快乐。

  • 峰终定律:峰值与结束时刻的感受会是决定人们对该事件感受的关键时刻。 举个例子:比起细水长流的幸福,人们会更偏向于短暂却强烈的快乐,而且会因为结局而忽略过程。

  • 禀赋效应:当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的价值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举个例子:商家承诺的“7天无理由退换”,拿到货物后,我们 对其价值的评估会更高。

以上种种可得出我们的大脑有说不清的局限,我们总是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深信不疑,但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

04 如何规避认知谬误

这些认知偏见和错觉似乎让决策变得更加简单,但也由此造成各种「非理性」。思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决策,我们需要更了解自身的思维方式,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何规避以上的认识谬误?作者给出了一些建议。

1. 放慢思考速度,有意识地调动系统2

在认识到大脑的惰性和非理性后,在决策时,提升对易犯错误的情景识别能力,并有意识地调动系统2去分析和辨别。

2. 善于引进外部意见

在做重大决策时,多听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当你面临重大决策压力时,质疑自己的直觉会让你感到不愉快。但认识到别人的错误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容易得多。

3. 事前验尸,预先设想惨败结果

预先设想惨败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此来部分抑制乐观偏见。当一个机构即将作出一个重要决策但还没有正式下达决议时,召开会议;设想在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计划,但结果惨败,然后用五到十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缘由。

了解大脑的运行机制有利于我们更了解自身,弄清楚我们在决策中经常形成的认知偏误和错觉有利于我们发现自身的偏见。在理想的状态下,更多引进系统2的思考和参与。

《思考,快与慢》是一本有趣的书,同样,这也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截取了书中一些重点概念和大家分享,建议大家阅读原著,以获得更多启发。

附上全书的思维导图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