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1684年 甲子 清 康熙二十三年

 walix 2021-02-21

历史:

定各省钱粮清查法

康熙帝亲政以来,各省总督、巡抚将库银挪为私用,时有发生。名曰衬垫,实则多属蒙混销算,因此,户部无凭稽查,管理不清,百姓深受其害。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初七日,康熙帝根据九卿遵旨议定的清查法,又作了补充修改,规定:一,奏销驳察,仍按现行例实行。二,各省驻防官兵,先尽本省所收粮草支给。如有不敷,照时价给发。有浮冒者,将该管官并该省督抚照例处分。三,以前办理军需浮冒者,由督抚清查明白,限一年内追完。四,各省兵马钱粮数目,由该省将军、督抚、提督等官印领结状,按季送部,以便查实,如有不符,照蒙混例处分。五、直隶等各省奏销钱粮,凡有驳查者,俱令具题完结,不得以咨文塞责。

京师正阳门外发生火灾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初十日,京师正阳门外大火,民居受灾严重。康熙帝亲登正阳门城楼,指挥救火。他先命内大臣、侍卫前去扑灭,后又数次派人巡视。发现该城及司坊巡捕营等官,并无一人在场,更无救火者,而都察院左都御史科尔坤等朝廷重臣侍火势熄灭后方返回各自府中,于是在第二天,康熙帝对有关官员平日不加预防,遇灾又不急救的失职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设立台湾府

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十四日,康熙帝批准工部侍郎苏拜会同福建总督、巡抚、提督遵谕议定的管理台湾疏奏,决定: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设巡道一员分辖。设总兵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名,分为水陆八营防卫。澎湖则设副将一员、兵二千名,分为二营。每营各设游击。守备等官。自此,清代始在台湾置府设官。

设专收海洋贸易税官

康熙二十三年(1684)六月初五日,康熙帝以海洋贸易,对民生实为有益,但收税如不定例,恐为商民所累,决定凡属海洋贸易 ,设专门官员收税,并酌定则例。此后,清廷在澳门、漳州、宁波和江南的台山设立海关,以为粤海、闽海、浙海和江海等四海贸易,并设官收税。

康熙帝首次南巡

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八日,康熙帝开始首次南巡。行前,谕称本次南巡,正欲体察民情,详知吏治。一应沿途所用已令在京所司储备,毫不取之民间。凡经过地方,百姓自当各安其业,毋得迁徙远避,反滋扰累。如哪个官员敢于悖旨私征,一经发觉,定从重治罪。是日,车离京城,沿永定河经顺天府、河间府,到山东德州。十月初八日,至济南府,观趵突泉。初十日,登泰山顶。十一日,祀泰山神,命以本年泰山香税,修缮泰山顶上庙宇。十五日,到达沂州大石桥,谕大学士等:今日奏章一到,立即呈进,不限时间。是夜四鼓,本章到,康熙帝随即起而详阅,直到天明。十九日,自徐州府宿迁启程,谕侍卫等:“有天下者唯贵以德化民,使之无讼。”是日,驻桃源县,康熙帝亲自视察黄河北岸各项险要工程,又谕河道总督靳辅说:每在宫中,向来留心河务,并详细阅览、时加探讨尔防诸书及历年所进河图等,但毕竟未见险情实况。今详勘地势,如肖家渡等七处地区,实甚为危险,所筑长堤与逼水坝须随时保护。命靳辅详加筹划,采取有力措施,使黄河顺势东下,水行刷沙,永无壅决。康熙帝见河工劳苦,亲加抚慰,命严禁克扣河工食粮。肯定靳辅治河之功。二十二日,在高邮等处,见百姓田庐多在水中,遂步行十余里视察水患,召见当地生员耆老,详询水灾原由,命总督王新命安排拯救事宜。二十四日,渡扬子江,因所乘船系当年战舰,有感于“安当思危,治不忘乱”。二十六日,行至苏州府,强调“去奢反朴,事事务本,庶几家给人足。”二十七日,夜坐舟中,与侍臣高士奇探讨古今兴亡。十一月二日,在南京谒明太祖陵,亲写祝文,遣官往祭。过明故宫,怅然良久,作《过金陵论》,其中写道:万历以后,政事渐废,宦官朋党交相构陷,赋敛日重而民心涣散,致使明代未到三百年而亡。总结兴亡之鉴,应兢兢业业,日加儆惕!四日,嘉奖廉洁自励的江宁知府于成龙,谕总督王新命等:“尔等大小有司,当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是日,康熙帝于舟中读书又至夜半,侍讲高士奇劝请节劳。康熙帝说:“实觉义理悦心,故乐此不疲。”六日,舟泊江都县,谕以解决高邮等地民间田庐被淹水患,必须将入海故道浚治疏通。务期济民除患,纵用经费,在所不惜!十日,经清河县天妃闸,复登岸视察高家堰堤工,分析了它与洪泽湖等对治黄的重要作用,必须年年防护,不可轻视。十八日,到曲阜孔子庙,在大成殿行三跪九叩礼,亲书“万世师表”,免曲阜县明年地丁钱粮。十二月九日,康熙帝由京师正阳门回宫。首次南巡共用六十天。康熙帝时年三十岁。

文化:

《日讲易经解义》刻成

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二十三日,翰林院掌院学士牛钮等人进呈已刻成《日讲易经解义》。康熙帝称“易经阐发天人理数,道统攸开。”“深有裨于典学”。命立即颁行全国。

始修《大清会典》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五月初四日,清廷始修《大清会典》。康熙帝命大学士勒德洪、明珠、李霨、王熙、吴正治为总裁官,内阁学士麻尔图、阿哈达、金汝祥、王鸿绪、汤斌为副总裁官,并强调“务使文质适中,事理咸备,行诸今而无弊,传诸后而可征,悉心考订,克成一代之典。”同时,用以昭示臣民。

沈荃逝世

沈荃(1624-1684),华亭(今松江属上海市)人。顺治九年(一六五二)探花,官礼部侍郎,谥文恪。学行醇洁,书法尤有名。圣祖尝召入内殿赐坐,论古今书法。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铭,辄命荃书之。或自作大书,命题其后。每侍圣祖书,下笔即指其弊,兼析其由,圣祖深嘉其忠益。所赐御书、凤管、貂裘、文绮、茗馔之属,至不可胜纪。其以是名动天下,与赵孟頫、董其昌相埒。书虽学董而无其气韵。后其子宗敬,以编修入直,命作大小行、楷,犹忆及前事。使内侍传谕安溪李公曰:联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 屡指陈得失,至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动也。卒年六十一。著南帆咏、充斋集。

杂谭:

宜昌阿、金俊贪污案发

宜昌阿原任刑部侍郎,金俊曾任广东巡抚。二人同谋舞弊,侵吞兵饷及原平南王尚之信应抄没入官的财产,复接受尚之信属下商人沈上达的贿赂,畏惧告发,遂杀人灭口。宜昌阿等合计贪污白银八十九万两。 康熙二十三年(1684),刑部侍郎禅塔海奉命审理此案,他妄奏沈上达属自缢而死,表示如其系别情致死,愿受死罪。正月二十日,康熙帝谕:禅塔海若不惩治,则宜昌阿等贪官无所畏惧。命将禅塔海拘禁,与宜昌阿、金俊等人一并严加议处。五月十八日,议政王大臣等遵旨议定宜昌阿等人罪,康熙帝严谕:外出大臣和各部院私作弊端,均起自笔帖式,情罪可恶,一并严惩。于是,宜昌阿、金俊郎中宋俄托、员外郎卓尔图、笔帖式伊色硕多礼及尚之璋等人处以斩监候,道员王永祚处绞监候,禅塔海革职。案内应追缴银两,交与户部,供拨充兵饷用。

施琅平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1683)五月,康熙帝催促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取澎湖。六月十一日,施琅在铜山动员随征诸将,十四日,施琅率2万余名水师,300余艘战船,向澎湖进军。二十二日,清军与郑氏军队进行了一场激烈博斗,鏖战一日之久,攻下澎湖列岛,刘国轩仅率大小31只船败回台湾。郑克塽见大势已去决定降清。七月二十七日,郑克塽派官员到施琅军前,缴延平王册印、招讨大将军印以及公侯伯将军督印,八月十八日,郑克塽率文武官员剃发,跪听宣读赦免安抚诏令。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命郑克塽来京,编入旗下。至此,清政府消灭了最后一支奉明为正朔的抗清力量。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十四日,康熙帝决定采纳施琅奏议,在台湾设立一府三县,即台湾府(府治设在今台南市)和台湾、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三县,这样,台湾开始置于清政府的管理和保护之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