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要预防县管校聘偏离初心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要预防县管校聘偏离初心

文/虹野

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等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提出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将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实现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轮岗;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再次强调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时至今日已经数年,这项意在促进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的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究竟成效如何尚未见到权威报告,但是散见于地方新闻中的实施过程却是让人心生忧虑,担心“县管校聘”偏离初心。

按照县管校聘的权力运行规律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如若按照现有运行机制继续运行的话,本人预测县管校聘或将出现四个阶段性过程:初见成效阶段,学校分化阶段,教师迷茫阶段,权力失控阶段。

一、初见成效阶段

县管校聘之初教育局很容易根据各个学校存在的结构性缺编和结构性超编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县域内流动。此时对于县域内最大效率利用教师资源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对于教育资源均衡的帮助也是显著的。但是这种流动并不能完全解决缺编和超编的问题,学校超编教师很难刚好满足缺编学校的岗位,在编制和岗位分离的管理模式依然存在的时候,县管校聘为教育资源均衡只能提供有限的帮助。

县管校聘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教育局对县域教师进行统筹安排,这个教师管理办法是否真正有效则取决于教育局是否真正摸清学校真实的师资结构、生源结构和学校需求。县管校聘执行过程中,“县管”是为了统筹,但却需要依托于“校聘”才能摸清学校师资结构、生源结构和学校真实需求。县管校聘对于“存量”师资机构优化是有益的,但是对于“增量”教师的“聘用”则需要依赖于学校需求。

二、学校分化阶段

县管校聘初期,不少学校可以把有编制没有岗位的教师交流出去,让学校运行更加高效。当这些被“交流”的教师通过教育局统筹安排到适合的学校,这些学校也是很乐意的,算得上双赢。随着县管校聘政策的深入进行,大部分学校通过“县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资结构,而一部分学校尤其是师资比较好的学校如城镇学校,则会通过进一步的“校聘”使得师资队伍更加年轻,而师资比较差的学校如乡村学校则只能被动的通过“县管”接受“轮岗”的教师。

在县管校聘中,“存量”教师“聘用”是由学校做主,而“增量”教师——新进教师则是县管统筹,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更多的是“聘用”关系,这意味着学校不会再主动承担教师的培养工作,如果有可能的话学校只想拥有“正值当打之年”青壮年教师。而诸如乡村学校之类的弱势学校,则只能接受被城镇学校“轮岗”(淘汰)下来的教师。

在县管校聘的运转过程中,学校很容易被两极分化。学校不再承担教师的成长职责,也不再考虑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性别结构,反正缺教师了就找教育局要就是了。这也使得县管校聘失去了初心,不仅仅不具备均衡教育资源的作用,而且会加剧教育资源分配失衡。

三、教师价值迷失阶段

县管校聘在进一步运转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加剧学校分化,倒还容易调整,但是在“校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会使得教师价值迷失。

县管校聘之初,落聘教师更多的是因为学校结构不合理导致,并不意味着这些教师水平低、能力差或者不负责任,而是因为学校不需要,而不需要的原因可能比想象中的多的多。随着教育局持续宏观统筹,结构性落聘的教师越来越少,而县管校聘的政策还存在,学校必须每年推出若干教师进行“轮岗”。县管校聘的原意是优秀教师轮岗援助弱势学校,但是又有多少优秀教师原意背井离乡到他乡工作呢?又有多少学校原意把自己的优秀教师放走呢?在“县管”强制性下的“校聘”中,学校对教师进行了“排名”,排名最后的几名进入“轮岗”名单。更有甚者,直接让学校教师进行投票,票数低者“轮岗”。

如果这些进入“轮岗”名单的教师真的是水平比较差的,这意味“县管校聘”在执行环节中么有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进行“轮岗”,这已经背离了“均衡教育资源”的初心了。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多元的事情,学校很难对教师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和排名,而在“校聘”过程中,不少学校通过简单的评价和投票让一些教师进入“轮岗”名单,这等于是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否定,这对于教师来说几乎是不能接受的。这是的“校聘”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阴谋论”、“腐败轮”,可以说几轮“校聘”下来,学校教师的价值观可能就迷失了。

而本人写这篇文章的动力来自于一位“落聘”教师发来的消息,从消息可以看到这位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和这次“落聘”的打击。也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县管校聘在实际的运转过程出现的违背初心的行为。

四、权力失控阶段

县管校聘中的“县管”依赖于“校聘”提供的“轮岗”名单,随着“校聘”的持续进行,学校将逐渐变成拥有“末位淘汰”权力却不用对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性别结构以及生源负责的地方,校长将会对教师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打击异己并不是不可能出现。而教育局则拥有决定“轮岗”教师去处的权力,出现腐败并不是不可能。至少目前来看,这些权力并没有拥有任何可以制约的机制,绝对的权力必然有绝对的腐败。当教师群体价值迷失且被“阴谋论”、“权力论”和“腐败论”冲昏头脑后,局部腐败必然产生,甚至扩散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五、第三方教育评价才能保障县管校聘不忘初心

县域内,县管校聘是否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学校教师师生比是否合理、师资结构是否合理这不是自话自说就能够解决得了的。

“县管校聘”把教师从“学校人”变成了“系统人”进行管理,对县域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协调能力、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要求颇高,能否真正实现“县管校聘”制度的初衷保证教育资源均衡的同时,能否和现有的学校管理兼容,能否保障或者提高县域教育教学水平,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在以县域主导下的“县管校聘”项目,其绩效如何肯定不能自己评价自己,这需要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价“县管校聘”政策的利弊得失,才能保证县管校聘不离初心。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