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是什么样的社会运行机制使得“有钱人才可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是什么样的社会运行机制使得“有钱人才可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

文/虹野

昨日,看到了南都观察的文章《苏州小学里的“隔离门”戳穿了什么?》,文中谈到苏州某小学用一道铁皮门把800名随迁子女和400名苏州本地小学生隔离开来。

校方认为这样隔离有利于管理,苏州本地家长认为这样隔离才显得“学区房没有白买”。他们认为接纳随迁子女,“打破了该重点小学之前严格‘按学区招生’的传统,让非学区的学生抢占了公立学校的资源”,“这对我们(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不公平”。

基础教育资源不公平是“择校”的根本动力,过去有十几种择校手段,有钱的用钱择校,有权的用权择校,有人的用人择校,使得教育腐败严重。就近入学政策之后,明面上,择校的手段只有“用房择校”这一种了,这导致学区房价格飙升。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是花了大价钱买学区房才进入重点学校,所才认为安置没有房子的随迁子女对他们来说不公平。

户籍制度让房子成为就近入学的唯一“通行证”,重点校附近的房子价格飙升,择校只有买得起房子的人才可以“以房择校”。这样意味着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学校”只能为有钱人使用。而此时买了学区房的“有钱人”并没有比没有户籍的打工者缴纳更多的税费,但却享受着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更为关键的是,有钱人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并没有“感恩之心”,反而认为这是常态,进而排斥其他人分享。

我们知道购买学区房需要有一定的财富,但是购买学区房并不意味着投入更多教育成本。毕竟房子是一种财产,购买行为更多的表现为投资行为,其投资没有一分钱属于教育投资。反而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财富买房子享受到了更加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简而言之,在现有机制下,有钱可以享有更加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

公共教育资源强调的是普惠和均衡,是什么样的社会运行机制使得“有钱人才可以享受更加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

重点校制度使得公共教育资源出现了差异化,择校冲动愈演愈烈;户籍制度使得自由迁徙成为困难,不动产成为获取公共资源的标志;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使得房子成为有钱人的专属,而就近入学制度则把择校与房子彻底绑在一起。

这一系列社会运转机制,使得公共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有钱人的专属,随迁子女不仅难以享受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甚至连公共教育资源都难以享受,往往去上条件差、价格高的打工子弟学校。

最为关键的是,经过这种社会机制长期运转,人们已经逐渐形成了有钱人就应该享受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的观念,穷人就应该享受劣等教育。这种逐渐形成的观念和文化“隔离”是社会机制运转的结果,而且又反过来促生“隔离”机制的产生。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