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北京多个行政区幼升小“多校划片”落地、电脑摇号结果出炉,不少家长发现,自己高位接盘的学区房没用了。其中,西城最火热的顶级学区德胜和月坛,片区内已无学校可供选择,家长只能勾选临近学区的“菜小”和“普小”。要知道,为了让孩子上这里的“牛小”,不少人可是买了过千万元的房产落户。好学校进不去,学区房愿意泡汤,房子价格也必然缩水。这是少数人的利坏消息,对大多数人来说则是长远的利好。
 以前东城、海淀和西城三个教育强区,一个小区对应一所学校,只要购买到学区房就能对口直升。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区房价格不断攀升,同时优质学校人数爆增,学位高度紧张。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助长教育焦虑,也让人对学区房又爱又恨。 现在改成“多校划片”之后,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学校,通过电脑派位决定所入学校。 可以说,只要没有人为因素干扰,这种办法至少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让学区房降温。学区房巧妙地把二者结合起来,变成高高耸立的珠穆朗玛峰。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就可以换来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这是严重的不公平。 如果从学区房开始,他们就牢牢夯实阶层固化的根基,那么所谓的好学校将沦为加剧社会不公的推手。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是全社会的最大期盼。尤其具有普惠性质的义务教育,更应该面向所有孩子均衡分布,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不应变成一家独享的特权。今年4月30日,中共召开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的理念,明确防止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