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年级越高越笑不出来 谁偷走了孩子的笑脸?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年级越高越笑不出来 谁偷走了孩子的笑脸?

文/虹野

杭州第十中学春节前发起了“收集学生在假期里的笑脸”的全校总动员,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将做成笑脸墙迎接同学。据校方统计,目前已收到近600张笑脸照片,其中约45%来自初一学生,初二学生约占35%,约20%来自初三学生的。越是低年级笑得越自然、嘴巴咧得越大,随着年级上升,孩子笑容的愉悦程度也在下降,有些初三学生的笑容照片仅微微一笑。不少学生反馈:年级越高越笑不出来了。在已收到近600张笑脸照片中,发现“年级越高越笑不出来”。(澎湃新闻,2月15日)

“学生越来越不开心”,家长和老师很早很早就感受到过,但是一直认为“学习就是吃苦”、“吃苦肯定不快乐”。这次杭州十中学生渐渐消逝的笑脸也被认为与“孩子们学业压力日益增大”有关。学业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很早就有人研究过,也有很多结论。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维度:学业成绩和学业压力。

众所周知,学业成绩的不同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一般大家可能认为成绩好就会开心,成绩不好就会不开心。可是在我们已经习惯的以“排名”作为评价方式的教育中,即便是学生考了99分,而其他学生都考100分,这位学生仍然不会开心。经常关注“别人家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可能要注意了,当我们的评价习惯于以“排名”作为主要手段的时候,学生逐渐的从“学习为目的”变成“表现为目的”,只有超过了同学才会让他们开心。在低年级,小孩子每次掌握新知识就会很开心,到了高年级则只有名次的提高才会让他开心。

在升学教育中,我们的学生长期的在“排名”的评价中,逐渐丧失了对学习本身的热爱,而习惯于“超越”自己的同学的评价方式。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经过长时间的“排名”之后,当所有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名次”稳定在某个数字不再改变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怎么样努力都没有办法提高自己,也就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也就逐渐的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同样也就无法体验到学习中的快乐。

尤其是当我们把学生名次无法提高的原因归因于“努力不够”的时候,不停的增加学业负担,可惜的是不管学业负担多么沉重,“排名”总是这样顽固的一动不动。将心比心,当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之后“一无所获”的时候,我们能开心吗?

就这样,孩子们的“笑脸”被以“排名”为代表的“评价体系”给悄悄的“偷走”了。

当然,可能也有不少人会认为作业多是孩子们不开心的原因,或许认为只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就可以了,却没有意识到如果不改变以“排名”为代表的“评价体系”,老师和家长们仍然热衷于给自己的孩子“排名”,则不管作业有多么的少,孩子们仍然不会开心的。

尽管我们已经明文规定了禁止学校和其他机构给学生排名,但是习惯于“排名”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在没有其他评价方式替代的情况下,依然在悄悄的进行排名。我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中,包括那些“别人家的孩子”自己也很难获得学习的快乐,一旦排名下降可能会心态失衡。

这里告诫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关心学生学习不等于关心孩子的排名,可以更深入的关注学生学习细节。当然关心学习细节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几乎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有“排名”才让家长们知道孩子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关心学生学习只能起到副作用。学校也必须意识到家长过度关心学生学习对学生来讲并非是好事情。

只有学校做到关心学习细节,家长少关心学习,淡化“排名”评价,让孩子聚焦在学习本身,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开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