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话的艺术:如何说话让别人容易接受!

 乾訸书苑 2021-02-22

生活中间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我们好心地去帮助别人,可是好话坏话说尽了,别人就是不听。说多了反而得罪了他。还有的人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一遇到拒绝别人就犯愁,本来是自己有理的事情,却因为拒绝的方法不当,最终得罪了人。这些问题都和语言表达有关。其实说话是一门艺术,心直口快会让人觉得幼稚;慢条斯理会被人看作装酷;说实话容易得罪人;说客套话会让人觉得虚伪等等。那怎样说话才容易让别人接受呢?这就牵扯到了一个语言修饰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探讨《易经》中关于说话的艺术。

在《易经》中有一个卦叫做“山火贲”,讲的是修饰的问题。这个卦所讲的原则适用性非常广泛。大到国家政策的修改,房屋的修缮,小到个人的化妆和日常交流都适用。今天我们就针对于语言交流方面,探讨对说话进行修饰的原则。简单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约束说话的冲动和动机,不要急于表达。

原文:贲其趾,舍车而徒。

有句古话叫做“三思而后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说话方面。当有说话冲动的时候,有意识地先克制一下,在脑海里面思考下:这句话该不该说?能不能说?说了以后对方会不会接受?同时还要在脑海里面简单地组织一下词汇和语句,让自己要说的话听起来更加地合理。这在《易经》里面叫做“贲其趾”。另外“舍车而徒”的意思用于语言方面,还意味着:说话的时候语速不要过快不要过多。因为过快就会没时间思考,过多就会有失。

二、充分考虑说话造成的影响。

原文:贲其须。

说话嘴巴会动,就带动了胡须。“贲其须”就是修饰胡须,用于说话方面就是修饰说话造成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前后都要有修饰影响力的能力。说话前需要预判这句话造成的影响力是什么,在心里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不能一句话抛出去,结果惹得对方暴跳如雷一拳打过来,而自己却毫无防备,那样就吃亏了。即使刻意地去激怒对方,也要事先做好挨打的准备。话说出去以后,当别人反诘的时候,要能够为自己的话找到合适的理论证明。最起码的也要有自圆其说的能力吧?如果连自圆其说都做不到,那还是不要说的好。

三、说话宜柔和、讲理、富有感染力。

原文:贲如,濡如,永贞吉。

原文中的“濡”的意思是润泽、沾湿。用在说话方面就是:语气柔和;语调和蔼,情感上深入人心,从语气到说话的内容都附合说话的场景,附合对方的心理和性情,这样才会最大化地增强说话的感染力。也就是:说出去的话能够滋润对方的心田。“永贞吉”意思是永远坚持正道就是吉祥的。用在说话上就是要“讲理”。说出去的话能附合道理才是吉祥的,否则即使说的再好听,最终还是会给自己惹来祸患。

那怎样说话才算是有感染力呢?请持续关注我们的下一期内容——山火贲卦(下)。


乾訸书苑          每日不同

周一    易经      周二    儒家

      周三    道家      周四    儿童蒙学

周五    诗词天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