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时期“茶马互市”

 一视一界 2021-02-22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

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西藏不产茶。而在内陆,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西藏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

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西藏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陆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历史探源][源于唐,规于宋,断于元,衰于明]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

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

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茶“始自中原,流于塞外。往年回鹘人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由此可见唐朝时期的茶马互市并未形成一种统一的制度。

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

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

宋朝初年,汉族百姓使用铜钱向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这些少数民族却在暗地里将铜钱收集起来铸造兵器,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宋朝边境安全。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盐铁史王明上书: “戎人得铜钱,悉销铸为器。”朝廷才开始意识到以铜钱购马的威胁性。
在王明上书后,朝廷随即设立“茶马司”机构,并明确规定——禁用铜钱买马,改用茶或布匹换马。
与此同时,北宋朝廷还在今陕西、甘肃、四川等边疆之地开设马司,用茶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少数民族的马匹。

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

元代,本就属于游牧民族的成吉思汗家族一统中原,战马资源并不稀缺,宋代所确立的茶马互市政策因此暂停。

明代,继续元之驿站制度,对有破损者限期恢复,与此同时,明朝对驿道上的要津、渡口之管理有所强化。明朝在雅州、碉门设置茶马司,每年有数百万斤茶叶经由康区而入西藏,作为主要“茶道”的川藏线,经济价值大增。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

明万历年间,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

《四库全书》记载:“有明定制金牌差发,假市易以羁縻控驭,为制番上策。”但是这个政策在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位,靖难之役的发生,金牌信符制所用较少,乃至无史记载,后续的朱棣即位恢复,但是由于战争因素,政府的茶马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导致的私茶泛滥,在永乐十四年遭到废除。

永乐后期更是“茶禁亦稍驰,多私出境”,茶叶的泛滥,导致洪武年间的70斤茶叶一匹上等马马变成了碉门茶马司用8万多斤茶才换回70几匹瘦马;到了朱瞻基时期因缺少足够的军民转输茶叶甚至停办了大规模的茶马交易,主要由于军队需要和鞑 靼 ,瓦刺等北元军队的作战,难以兼顾;

到了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五十万明军全军覆没,太监官吏的土地兼并,一时明朝无力维济官营茶马贸易,因为需要军队运输军粮;

到了朱厚照直接是后武宗宠番僧,许西域人例外带私茶,自是茶法遂坏。直接自我瓦解茶叶垄断,一时茶叶成为普通产品,不足以维持茶马互市背景下的以茶驭番制度也是土崩瓦解。

随着明朝的国力衰退,番人已不是傻子,自会动起手来,清河堡之战就是例子。更是由于朝廷动荡,内部争端,土地兼并,官茶落后,私茶泛滥导致从明太宗的13万余亩的牧马草场变为止存 6万余亩 ,从牧养马匹 24万余匹到如今只剩得2000余匹,明廷的马政一落千丈,废弛殆尽。为了禁止私茶,重回巅峰,一时《明会典》出台了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以极刑;

凡兴贩私茶、潜住边境、与番夷交易、及在腹里贩卖、与进贡回还夷人者、不拘斤数、连知情歇家牙保、俱发烟瘴地面充军等政策来控制私茶,但是此时的明朝不复当年,朝令夕改,朝局动荡屡见不鲜,高额的利益无法在阻止商人百姓,慢慢走向历史的边缘,后期的明朝不在具有威慑力,茶马互市也慢慢的走向了衰败。

到了明代,茶马制度再次恢复。清朝,随着汉藏交流的持续深入,“边茶贸易”逐渐取代了“茶马互市”制度。

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茶马互市的深远意义
首先,茶马互市对维护西南边疆地区和平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茶能解毒去病,解腻助消化。这对于常年以肉食为主,体中缺乏植物纤维的游牧民族而言,茶无疑是至宝。
在前文中,我们就已经提到西南西北地区适合养马但并不合适种植茶叶。因此,朝廷控制了茶叶供给就等同于控制了游牧民族,尤其是藏族人的生活。
在无形中,茶马互市继而成为了汉藏之间维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
其次,茶马互市还满足了朝廷对战马的需求,为充盈国家军队实力作出重大贡献。另外,卖茶所获得的丰厚利润还解决了朝廷的军费之需,对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非凡。
在茶马互市的过程中,汉族百姓除了为藏族人民带去了生活必需品外,还向他们传授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极大地促进了汉藏人民团结、共同繁荣,对之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各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