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意忘画,象外有声——胡嘉梁

 三品美术馆v1 2021-02-22

“吾·境——天津湖社六家展”将于2018年9月8日在三品美术馆北京馆拉开帷幕,天津湖社画会副会长胡嘉梁先生应邀参展。此次共计展出花鸟佳作十一件,接下来我们将与您一同品阅其花鸟作品,返璞归真,思悟人生哲理。


胡嘉梁 1943年生于天津

号梁公,斋号半闲书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43年生于天津,196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承黄士俊、于止一、李鹤筹、刘君礼、孙其峰诸先生。历任河北美术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美术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廊坊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廊坊画院院长等职。现为河北中国画研究会顾问、天津湖社画会副会长、普陀禅画院院长等职。

艺即是道,道即是艺。

历代有杰出成就的大画家,莫不澄怀味象,含道映物,与道同机,其画可达到极高的境界。中国画的核心哲学便是道,画即是道,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本质,也是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在依据。胡嘉梁先生的画便是如此,他杂糅诗词、书法、音乐、戏曲、曲艺等诸多艺术形式于绘画之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水墨的内涵与表现方法,使其充满思辨哲理意味。而他则不满足于此,他想把观者的思绪在观赏绘画之时引出画面之外,去思考一些问题或与画者进行深层次对话。他把这种艺术创作称之为“得意忘画”。

玄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着,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观者鉴赏的作品皆为象,此象就是形,而作品表现的情、志、理、趣即为意,意之上佳者谓之神。好的作品应形神兼备,也就是要情景交融。意象是作品审美的广度,也就要求好的作品应“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胡先生的画则采奇于象外,寓于情理之中,达求“象外有声”,发人深省。

上世纪四十年代,胡嘉梁先生出生于曲艺之乡——天津,独特的地域环境激发了他对曲艺的热爱,并深受津门胡同文化影响,触类旁通,杂学众技。绘画却是受其父母的影响。父亲胡涤尘为教员,字写的很好,喜欢画鱼,而母亲平常也随意画一画,且画的很有意思。耳渲目染中,胡先生深受其益,也开始了写写画画。

1957年,14岁的胡嘉梁报名参加了河西区文化馆国画班,向津门名家于止一、黄士俊先生学习中国画。两年后,他顺利考进了天津美术学院(时称河北美术学院)进行系统的绘画学习,受教于李鹤筹、刘君礼、孙其峰等诸位名师。

胡先生在校期间,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国画从工笔、没骨和小写意入手,苦练基本功,进而渐入大写意的法门,笔墨技法也日臻成熟。他用笔中锋、侧锋兼举,灵活多变又不失法度。笔墨之中明净透亮,苍润得体,妙趣横生。

《文心雕龙·物色篇》言:“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凡描写景物不是抄袭自然,而是要从深远的情志出发,去仔细体察咏吟万物的声色。而“书者,心迹也”,书画者心中之象,需通过笔墨于纸上呈现。看似意笔草草,实则笔笔到位,这就需要纯熟高超的笔墨技法了。因此,书画同源,书法在国画学习中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胡嘉梁先生练习书法十分刻苦,初以楷入门,再入隶、草之境。后经津门书画名家王颂余先生指点,渐渐形成了格调清奇,灵动洒脱的风格。

在苦心钻研绘画和书法之余,胡嘉梁先生并没有放弃对曲艺的热爱,1963年,亲历抗洪抢险的他,满怀激情写下了快板书《抗洪凯歌》并在天津广播电台播放。之后创作的单弦齐唱《明灯颂》在大学生汇演中获奖并在天津电视台演出放映。 

1975年胡嘉梁先生在燕郊中学任教期间与王德华、刘燕、孙万千等人共同创作了北方新曲种《燕山大板》。其表演形式活泼新颖,协调优美,音乐爽快清新,演出场面高亢豪放,不仅具有很强的互动效应,容易传唱,而且对各类题材的唱段都能适应。2007年《燕山大板》被入选河北省人民政府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胡先生入选了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虽然,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道艺有道,然画者不能拘于一物而遗其全貌,拘于形式而遗其神理,拘于功利而遗其审美。湖社画会主张“精研古法,博采新知”,胡嘉梁先生作为天津画会副会长,早在1986年调至廊坊画院任院长时,便遵从孙其峰老师的教导,为丰富其花鸟画技法,潜心十年主攻山水画创作,期间创作的如《清明祭》、《燕塞湖》等多幅山水画作品在画展中获奖,并获报刊发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清初画家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传承传统应与时代创新并重。中国画一直是一个时代风貌很强的画种,每一个历史阶段中的绘画作品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时代要求画者在执笔抒意之间,贴近社会,贴近人生,贴近生活。胡嘉梁先生的画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985年胡先生受《人民日报》委托,到秦皇岛创作一期《前进中的秦皇岛》画刊,因散步中的机缘巧合,偶有所得,他开始进行了深刻的画风变革,并称这次画风变革为“乙丑变法”,即“得意忘画”。于是,有了变法后的第一幅作品《此时无声》,自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寻寻觅觅丹青路,即即离离笔墨缘。得意忘画画中画,大道通禅禅外禅。”这首《丹青引》,是胡先生的一首即兴题画诗,诗中阐明了哲思禅韵与得意忘画的关联。

胡嘉梁先生斋号半闲书房。闲,出自《庄子》“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他以半闲为书房命名,可见对“知”之渴求。闲,也有散淡飘逸之意,亦可见他为人之洒脱不羁。

《舍得图》

俗语云:“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难得。”果然如此吗?《舍得图》画中黑白二鱼,同为饵食而动。渔夫舍饵得鱼,鱼舍身得食。同为舍得焉何如此不同?值得深思。

《吞月图》

《吞月图》,一群鱼儿大张其口,欲吞水中之月,月影岂可吞?幻影和表象总是无情地戏弄贪欲和无知。

《一春笑百年》

《一春笑百年》一个小小的螳螂,自鸣得意地站在历尽沧桑的百年树桩之上,显得十分可笑。但它毕竟是一个活生生鲜灵灵的生命,大树虽然历经百年,但它确也失去了生命,它们到底谁该笑谁呢?螳螂还会产子,树桩也会发芽,它们的笑是暂时的,共存是永恒的。

《争鸣图》

《争鸣图》只有一蛋,多鸡争鸣,此亦世间常见之事,可笑,可悲!

《吟秋图》

《吟秋图》,笼外的鸟儿吃笼里的食,笼里的鸟儿欣赏笼外的落叶。欲望和心态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极大的差异。

这一幅幅闪烁着思辨哲理火花的作品,是一首首感人肺腑的寓言诗,寄深情于笔墨,寓新意于万象,加大了花鸟画的人文精神涵量,构成了胡嘉梁先生哲思花鸟画的形象。他的画,构图新巧,率意天成,得意构之奇;笔墨苍劲,气势雄浑,得意笔之韵;造形严谨,形变有度,得意象之神;哲理禅思寓于画中,得意忘画思于象外,深得意境之妙!                              

观赏胡先生的精美画作,深深感到艺术创作“功夫在画外”!

吾境—天津湖社六家全国巡回展

策展人:倪加福、黄海林

参展艺术家:孙长康、陈冬至、关尚卿

胡嘉梁、何延喆、史振岭(以年龄长幼为序)

北京展:2018年09月08日-09月16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普度寺前巷普度寺

贵阳展:2018年10月14日-10月21日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

深圳展:2018年12月08日-12月16日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三品文化广场千金方大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