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峻:《褚遂良颜真卿字法解析》— 第八讲丨三品课堂

 三品美术馆v1 2021-02-22

本季三品课堂由三品美术馆携手“正书六家”:王友谊、王学岭、刘颜涛、张建会、张继、管峻六位老师,共同推出。

大家还可订阅书法媒体《书法报》获取更多精彩教学内容。

管峻 1964年生,江苏省滨海县人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成员兼书画委员会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楷书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

荣宝斋特聘书画家

美国密西根州“亲善大使”

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特聘研究员

曾获“中华文化十大年度人物”,“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

“管峻楷体”入选北大方正字库

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对褚遂良与颜真卿二位书家偏重心结构的字例做了学习和了解,本节课我们将对二位书家穿插结构的字例进行字法详解。

“非”

“非”字。褚遂良的“非”字中,两竖画至关重要,其特点是左右对称,上下均匀。左右两侧的各三个短横画中,没有太长、太短、太粗、太细的变化。两竖之间的距离以及三横之间的距离,都非常相等。

书写时第一个竖画起笔后要轻轻地写下来,不可太长,右侧的竖画略微重一点、长一点,左右两侧的横画几乎相平行。注意两个竖画中间的空间大小,要恰到好处地写出来。整个字不能有的笔画紧、有的笔画松、有的笔画重、有的笔画轻,一定要匀称。

颜真卿《勤礼碑》的“非”字,两竖画非常重,衬托出左右横画的长短变化,其左侧的三小横比右侧的三小横明显小,像三点一样,书写时要注意相互比较、观察。

进一步观察“非”字中的两竖画高度差不多,从轻重上来看,不是左轻右重,而是差不多轻重。书写横画时,左侧的三个横画,要轻松地点下去,右侧的三横画则要比左侧的三横画重一些。

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非”字与《勤礼碑》的“非”字不同,左竖短右竖长,且起笔收笔处都有停顿的动作。而左右两侧的横画,也有明显的提按动作。

“垂”

“垂”字。褚遂良的“垂”字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字。首先,“垂”字中间收的非常紧,且三横之中,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次,第二笔的短横画要向上翘,向下弧,中间的横画是平的;最后的横画却开张的特别大,而且有明显的弧度,字下部的小撇画要往里收。

褚遂良“垂”字中间的竖画同样十分重要,其在中间位置垂直,能够将整个字贯穿起来,形态非常挺拔,如同一个人一样,它是中间的脊梁,将上面下面打通,也可以将这个字看成一个十字,贯穿在内。这是很重要的结构,剩下的就是如何安排上面、下面的问题,中间固定好了,整体字的结构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颜真卿的“垂”字,此字第一笔撇画非常重,要先按下去,然后有明显提出来的动作。而紧接着的短横,起笔收笔都保有停顿,中间横画也是如此,最后的长横收笔也有明显的停顿。

当然颜真卿“垂”字中间的竖画同样至关重要。

“我”

“我”字。“我”字也是褚遂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字。其字的左侧部分较短,右侧的笔画则开张的很夸张。中间的横画同样开张夸张,它穿插在左侧和右侧、上部和下部之中,因此中间的横画和右侧斜勾均非常关键。

书写时,起笔的撇画尽管很小,但是很有动感和方向感。然后紧接着的横画很长,并有一点弧度;第三笔竖勾则有点行书的笔韵,竖画直接带到提画,中间几乎没有停顿,但是提画处明显有一个翻笔的动作,动作非常小,就像行书的用笔。

此时“我”字的重心还全部在左侧,但是最后一个主笔决定了字整体的走向。右侧结构与左侧结构相比非常夸张,至少有两个左侧结构的长度,最后一撇,带过来,整个字就连起来了。

褚字有一种飘动的美,“我”字中的斜勾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笔画。写多长,弧度角度是怎样的,都是非常关键的。

颜真卿的“我”字,不像褚遂良的“我”字明显的左侧短右侧长,其两侧相差不大。

书写时,第一笔撇画按下去,要轻轻地提出来,起笔收笔均有明显的提按。其左侧的竖勾相对来讲短一点,提画要自然一些,作为该字主笔的右侧斜勾也要将弧度、长度很自然地带出来。这其中的勾画非常重要,前半部的笔画送到位置以后,尽可能的向左上方的方向勾,回锋回过来轻轻的往上一提,这也是颜真卿字的标志性特点。

“永”

“永”字。“永”字是所有学习书法的人都非常重视的一个字,大家都讲“永字八法”,也就是说“永”字将各种用笔都包括在内了,“永”字写好,很多字的笔画像点画、横画、竖勾、撇画、捺画等基本上都全了。

褚遂良的“永”字,首先点画要轻;其次,作为“永”字主笔的竖勾,非常关键,字中的所有笔画,都是按照其中间的笔画开展的,一定要写得轻松、自然,线条挺拔,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最后的笔画是在上还是在下,是长还是短,位置非常重要。褚遂良字的特点是内紧外松,因此左右两侧笔画的方向肯定是先往里收,再往外开张。

颜真卿的“永”字,特别强调起笔和收笔,点画按下去非常重,竖勾是主笔。转折处按下去,然后勾的时候轻轻的提出来。最后的捺画按下去再提出来,非常自然,字中间收的很紧。

“求”

“求”字。“求”字的结构和“永”字很像,但是中间的部分不像“永”字那样全部聚在中间。

书写褚遂良的“求”字时,要注意中间的四个点画是如何处理的,其左右两边的点画要点好位置,不能散,也不能太聚在中间。主笔竖勾也非常关键,其向内有一个弧度,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按下去,提出来的动作,而在行笔过程当中,又非常挺拔有变化。

颜真卿的“求”字,其主笔依然是中间的竖画,两侧的四个点画力度感很强,非常集中地往中间呼应,竖画也不像褚遂良的竖画在横画之上出去很多,四个点画都是向内侧的,中间靠拢在一起。

“承”

“承”字。褚遂良的“承”字和“求”字,以及“永”字都有相似之处,都是中间收的比较紧,四周开张出去。“承”字开张的三个笔画分别是中间的竖勾、左侧的撇画和右侧的捺画,其中最重要的笔画就是中间的竖勾。

褚遂良“承”字上部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形态,书写时不易过大,要给下半部留下足够的空间,否则便会抢下方的位置。中间的竖勾较长,要自然地提出来。

褚字内紧外松的特点,在“承”字中也要得到充分的体现。首先,三横画尽可能的向上集中靠近,保持开张;其次,左侧横画和撇画尽可能的往里靠拢,然后尽可能的再往外开张;最后,右侧的结构也是往里收,再往外开张。也就是全部的笔画先收在中间,再开张出来,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特点。

颜真卿的“承”字与褚遂良的“承”字相比,其中间的竖勾带有一定的弧度,书写时要自然地勾出来。

再进一步观察,颜真卿“承”字的前两笔起笔、收笔处是有呼应的且中间的三个横画轻轻的向上收一些,最后的捺画重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承”字中部竖勾和左右两侧的撇画、捺画,三个笔画至关重要,写好了,颜真卿“承”字的特点便出来了。

下面再看颜真卿《勤礼碑》中穿插结构的例字。

“兆”字。“兆”字是由点画、撇画和竖弯勾(主笔)组成的。其中的撇画和竖弯勾最为重要,书写时要把握好笔画位置,如勾到什么地方,什么程度,什么长度等;而左右的两个点画要尽可能的往里靠拢,形成呼应。

“兼”字。“兼”字是由横画、竖画和点画组成的。每一笔画各有不同,其中点画变化丰富,横画有长有短,中间的两竖画左侧轻右侧重。

书写时,需注意“兼”字下部的四个点画,位置是靠上还是靠下,中间距离多大,都是非常讲究的。其左边的一点尽可能朝左边写一些,并且略长一点,同时要有方向感;而紧接着的两点要往上写一点,小一些;最后的点画是最重要的,略重一些,有明显的回锋动作,这样字写的就比较稳称。

书写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中间横画和竖画的关系,要写的匀称,不能忽而粗忽而细,不能写出来的格子太大,或者太小。

“出”字。“出”字由两个“山”字组成,上部的“山”字小,下部的“山”大,但是具体大多少,没有明确的比例大小,书写时要靠视觉来把握,恰到好处即可。

该字最重要的笔画是中间的竖画,贯穿整体。

关于楷书常见的七种结构,到此就讲解结束了,希望朋友们可以通过学习,粗略地掌握各种结构的写法。下节课我将节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勤礼碑》,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掌握褚遂良与颜真卿二位书家的字法特征。

管峻:《褚遂良颜真卿字法解析》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

张继简析隶书摩崖经典《石门颂》

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

刘颜涛:《墙盘》与《毛公鼎》简析

王学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字法详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