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大山人的“秃笔二王”,让人百看不厌

 书艺咀华 2021-02-22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华!


书如人。有的人百看不厌,有的人越看越讨厌。字也是,有的字透着一股机巧紧、初看尚可、再看生厌,有的字遗韵无穷、百看不厌、越看越有味。

八大山人朱耷的“秃笔二王体”,就属于百看不厌那一类。先来看看他的行书作品《陶渊明<桃花源记>》。




八大山人的“秃笔”营造出一种淡雅随性的韵味,与陶渊明《桃花源记》这篇隐逸奇妙之作结合起来,真是的一脸。

八大山人的“淡”与董其昌的“淡”不太一样,前者是韵味的淡雅、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淡,后者是用墨的淡色、是一种技术层面的淡,可以参见往期文章《董其昌的淡,跟他一比,就相形见绌了……》。

全 卷 欣 赏 


 书艺咀华 短评:

1、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明朝宗室后裔,国破之后落发为僧,精修书画,聊以慰藉。这件书画作品,从落款看,成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年作者71岁,书法造诣已臻化境。这件作品不仅字淡,画的意境也是一派冲淡,不食人间烟火,完美呈现了桃花源的隐逸之趣,真可谓书画文浑然一体。

2、作者虽已年过七旬,但由于“国破家亡”,遁入空门,步入新朝,如天地之浮萍,足以看破红尘,尽管钤有“可得神仙”之印,很难像魏晋人那般真正地活脱潇洒,“不知老之将至”。字里行间,平和冲淡中仍追求着一种奇崛野逸、一种特立独行。

3、八大山人把“二王”开得一新境界,让我们认识到秃笔也能把“二王”写得如此神采飘逸。因是秃笔,篆法得以很好地发挥,空间造型也显得更加重要,空间结构的创新也有了更多发挥的余地,八大山人的成功主要就在于此。

4、末尾有近代陈师曾、齐白石题跋。

陈师曾写道:“八大山人,明之宗室,愤华夏沦于异族,佯狂辟世,托情诗画,与清浙大涤子志节并高,不独以艺事传也。庚申十一月陈衡恪借观。

这里的大涤子就是石涛,原名朱若极,同为明宗室后裔,幼年为僧,一代画坛巨擘,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等宏论,与八大山人等并称“清初四僧”。

石涛书画

齐白石写道:“雪个人品,陈师曾已言之矣,但画笔明清间大涤子而外,八大山人而已,四王辈未能梦见也。余见八大山水固多,当以此幅之精妙为第一,爱不释手。记而归之。辛酉秋八月齐璜。

雪个,是朱耷的号,这名号起的也够怪。齐白石对八大山人的画高度称赞,认为明清之间除了石涛之外,就数朱耷了,其他的如“四王辈”做梦去吧。四王辈,就是四王画派,代表人物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齐白石还高度称赞了这件桃花源记山水画,认为是八大山人最精妙的山水画,令自己爱不释手。咱也不懂画,只见白石老人如此赞扬,应该确实很牛逼吧……

 阅读更多👇

🔥八大山人:谜一样的男子

🔥八大山人的“丑字”,丑得有功夫

🔥八大山人的书法究竟妙在何处?

🔥石涛、朱耷:两个艺术细胞爆表的和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