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实务篇》第八十三讲:联邦分权制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1-02-22
联邦分权制
毋庸置疑,互联网正在重塑整个商业世界。如今的市场和经营环境已变得和以往大为不同。从根本上来说,互联网带给商业世界三个主要的冲击:

第一、互联网让个体能力发生变化。原来的个体能力是有局限的,如果个体不在一个组织里面就很难获取资源,但是现在互联网让个体具备了极强的主动权,他们离开组织也能做事。而且今天的个体非常活跃,他们渴望自由,不愿意被限制在一个结构里面,同时希望自身的价值能够真正被承认和衡量。这一点对传统企业和组织的挑战特别大,如今天的员工更加体现德鲁克知识工作者的特点。

第二、互联网改变了企业的竞争状态。原来组织在面对竞争时,可能处于相对稳态,但是现在这个稳态被打破,企业会一直处于动态竞争之中。传统的职能性结构使组织仿佛成为一只恐龙,虽身材巨大却反应缓慢,很难在这种动态竞争中站稳脚跟。

第三,互联网让跨界竞争变得普遍。现在的组织不可能仅在行业内竞争,更多时候还需要考虑跨界竞争,后者如今已经变成竞争的常态。这些改变对所有组织而言都意味着挑战。

但是,组织本身却承担着几个极为重要特点:首先,组织是用来实现目标的;其次,组织必须通过分工来形成自己的力量,然后再去完成功能;再次,组织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稳定性问题,组织带来的稳定性有利于绩效的获得;最后,组织的局限性在于面对不稳定和变化的时候很被动。

正因为如此,扁平化、网状结构、多任务和项目制成为企业的热门选项,很多企业在此基础上探索组织变革,如海尔的人单合一,苏宁的互联网零售转型等等。

事实上,这些热门词语也许很快会被其他词语所替代,这只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但基本的原则却是恒久不变的。因此,在被这些词汇搞的眼花缭乱之前,我们有必要回到出发点,透过这个原点,我们可以更清晰的看到互联网组织变革的核心所在:联邦分权制。

在联邦分权制中,一个公司由若干自治性的小单位组成。每个单位都对自己的工作绩效和成果负责。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管理层,这些管理层事实上在经营自己的“自治性企业”。这和我们今天看到互联网企业的事业群的管理方式如出一辙,而且越是大型组织,运用这种企业结构越适合。早在1945年,德鲁克在为通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报告《公司的概念》就已经诠释了这一点。而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甚至小米科技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都在更灵活的运用这一企业结构,产生了前面提到的热门词汇。

以下是联邦分权制的原则为何通行于现代大型企业的重要原因。

第一、联邦分权制的原则将管理者的愿景和努力直接聚焦在经营绩效和成果上。

第二、因此必定会大大降低管理者自我欺骗、安于现状而怯于创新,或依赖赚钱的产品来养活亏损的生产线等危险。

第三、从管理组织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功效。单位主管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成绩,因此,每位主管所管辖的员工人数或单位数不再受到控制幅度的局限,而只会受到管理职责所限,因此可以管辖的范围扩大许多。

第四、联邦分权制的原则对于培养未来管理者有重要影响,因为他们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更加综合的锻炼,更加关注公司整体的运行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部门,某一门具体的技术。

第五、联邦分权制能及早在较低的管理层级上考验员工独立指挥的能力,为培养未来的管理者做好准备。

假如一家企业拥有庞大的组织结构、管理层级太多,指令就会太远,既不会有效率,也很难控制成本,面对市场机会时也会表现迟缓,这都是职能制的通病。因此,选择与效率匹配的结构就必须把组织单元划小,并且贴近市场。很多互联网企业的组织结构就是这样,因为其产品必须高效,所以它们把经营单元划得很小,像阿里巴巴会有28个事业单元,而腾讯则采用项目制,在这些组织结构中,上述的五项好处就全部体现出来了。

另外为什么德鲁克专门提到小公司不适合联邦分权制?因为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自主管理的产品事业部”。



本书浓缩了德鲁克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管理思考,以其简洁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使命、责任和实务,被誉为“管理的圣经”。最后一部《实务篇》持续更新中
更多历史文章,欢迎百度搜索:德鲁克说的对
主讲:彭信之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DA)资深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创新研究院特聘专家、深圳骐骥资本联合创始人、国内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特约撰稿人。

十五年企业管理及创业经历,长期从事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研究与教学。师从国学导师傅佩荣先生,对儒学经典亦有深入研究。培训真诚感人,语言幽默风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