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第156天:卧底老板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1-02-22

阅读

组织结构必须包含尽可能少的管理层级,设计最便捷的指挥链。要知道,每增加一个管理层级,组织成员就更难建立共同的方向感和增进彼此的了解。每个新增的层级都可能扭曲目标,误导注意力。指挥链中的每个连接点都会带来压力,让沟通变得更加困难,让管理更加复杂。(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1954 第十七章:建立管理结构)

解读

美国人拍了一部记录片叫做《卧底老板》,看了几集之后悟出一个道理“CEO是最后一个知道公司要倒闭的人”这句美国的狸语果然有他的道理。

对身居高位的老板们来说,坏消息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才能传到他们的耳朵里。他们是影响公司决策,最需要了解公司情况的人,但往往却又是最后一个知 道坏消息的人。端坐于办公桌后的老板们已经习惯了每天翻翻财务报表,开开总裁会议。远离业务流程、远离市场真相的工作方式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健康。

  

很多企业,上级对车间的了解、对市场的了解,主要的渠道就是层层听汇报,各级、各部门领导习惯了讲空话、套话、假话,甚至是官话。就算老板亲自下市场 进行调研,下面也都提前设定好路线,提前思考老板要去哪里,提前安排好老板要接见的业务员,甚至有的还为导购之类的基层人员设计好“台词”,要提前背熟,看着真是另人心寒。

  

企业出现“层层隐瞒”,往往老板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成功的老板通常自信,甚至有点自负。他们经验丰富,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最终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这让老板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的判断,忽视了数据和事实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线员工是最早知道坏消息的,当他们将情况上报的时候,每一层都在过滤、修正消息。最后一个报告老板的人,最终还要考虑老板当时的心情,再决定是否汇报,汇报的内容也会经过筛选。老板自然无法听到真实的消息。在沃尔玛的结帐台,我们总会发现一张店面总经理的照片,并附上其电话号码,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播打其电话,当然员工也可以随时敲开任何一位经理的大门,这正是其“门户开放”政策的一种表达,是沃尔玛为了上述危险的一种自救措施。

思考

我们的管理机制是否增加了沟通了成本?或者是让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信息可以更加自由的在组织内流动,包括让老板可以更方便的获得真实的信息?

为了做到这一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和以前不一样的事情?

彭信之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德鲁克创新工坊

微信号 : Druckershuodedui

新浪博客、知乎、喜马拉雅:@彭信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