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果管理》第十五讲:明天之星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1-02-22

阅读:

明天的主要盈利产品既是可见的现实,又是一种应许。它已经有了一个有利可图的大市场,而且已被广泛接受。即便不再对这类产品大动干戈,它在未来也会有巨大的增长。(《成果管理》第四章 我们怎么做)

解读:

所有的企业都是活在今天,向往明天,并期盼着明天的早日到来。但是因为我们受今天的主要盈利产品照顾太多,所以会自然的把主要精力,资源从明日回到今日,结果就是饿死机会来喂饱问题,因为今天的主要盈利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瓶颈,比如增速放缓,竞争加剧,市场变动等等。

明日之星也许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这时候揠苗助长只会过早结束它的人生,但也不能任其自自灭,这等于是在为竞争对手做嫁衣裳,他们即不需要播种也不需要耕种,却可以在入侵市场后大肆收获丰收的成果。

我们还是以美团为例。

2012年是中国的智能手机元年。而美团早在2011年3月4日,也就是美团网上线一周年之际,就推出了第一版美团移动客户端。换句话说就是,美团在智能手机市场井喷的前一年,就已经预见到了历史性风口的到来,并及时做了应对。

美团是如何做到的,首先就是对明天的判断,当我们身边的人开始大量换手机时,就意味着新的技术变革正在变成现实,但是这个时候大多数的玩家所拥有的所有流量都在pc上,那里是你今天的盈利战争,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是的,人人都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但如果你判断pc互联网还有很长时间,那放弃PC流量,把所有的资源都用来购买移动用户,显然是一个自杀的行为,当时,美团的资源非常有限,它购买pc流量做用户转化这套方案也做的很成熟,但是主动放弃。他们在2011年1月开始进行市场测试,当闭环形成之后,2012年,就开始坚决转型切断了pc端的所有的投放预算,把全部的钱用于购买移动用户,到了2012年年底,移动端的交易额已占总交易额的30%,2013年是70%。

提前一步,领先一路。

对于明天的盈利产品我们不是照顾太多而是照顾太少。回头来看,2012-2013年是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是移动用户的超级红利期,预装、下载都非常简单且价格低廉,因为app的数量本身就是屈指可数,当时抓住这样的窗口期,大规模上新用户的其实就是两个人,王兴和2012年创办今日头条的张一鸣。

彭信之
------------
子曰德鲁克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用走心的文字让东西方管理思想交流碰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