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住乡愁】校稿四回不放手

 凡人之力 2021-02-22


我也本想将散文集《留住乡愁》的书稿邮给莫言先生,请他“整”几句鼓励的话。转念一想,才开张的第一本散文集,本身不敢担保是高水平的,还是低调为好。下一本,或者下下一本吧。

如果真是有品质的散文作品集,以后连续多出几本,或许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莫言先生还会主动关注的。何必要过早地“硬贴”上去呢?

 
莫言先生参加中国文联十大和作协九大会议。

今天早上5点左右就早起了,校对书稿。出版社是正式的三校稿,而我个人是正式的四校了。反正“小心无大错”吧,就像我这22年的老学生,长期置身考场上,总会反复提醒自己,再多检查一下,或许还要加点分呢。

今年10月底到南方出差,在飞机上和出差的几个夜晚,我完成了散文初步选稿和一校工作,抢在11月初交了完整的书稿。

大约11月中旬,我接到出版社录排后的书稿,由我先来负责一校工作。看着240多页码的书稿,我有些兴奋,也很有压力。


书稿目录的第一页。

兴奋是书稿初成,地铁文学经过整理结集了,该出版了。压力是这本书作者用心写了,而读者会珍视吗?明珠暗投不好,让读者无所收获更不好吧。

一校过程,等于是二度创作。书中不准确的话要核对,不合时宜的话要删掉,可能让非本地的读者读不懂的土话要尽量准确加注……

说实话,虽然我算是编辑老手,熟练运用编辑符号,还编辑过多本书刊。但越是自己的孩子,越舍得打和骂,大删大改不留情。

一校稿上圈圈点点太多,涂涂抹抹太多,经过思想激战后,书稿上满目的是修改后的苍凉感。亏得录入的朋友眼力好,否则只有我亲力亲为了。


拿到二校稿前,责编告诉我,审稿的老同志删了两篇散文《故乡的黄毛媳妇》《寂静的田野》,以及涉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描述。个人表达有自由,公开表达有纪律,这个我懂得,完全服从。公开出版社决不允许犯原则性的错误。

为了不让读者吃亏,也不让书稿太单薄,我建议增加两篇最近赶写的《那些落雪的日子》和《我有迷魂招不得》(后记),原来的后记《地铁上的码字人》改为正式文章往前排。结果,书稿竟有15万字以上,加上少量文末空白处,算来有19万字的篇幅。

利用周六周日,杜门谢客,以终审终校的认真劲头完成二校任务,千万千万确保元旦前印完发行的时间节点。


偶然发现,有一篇写农村不再家家户户养猪的散文《猪都丢哪儿去了》,竟然没有收入散文集中。第一次的稿件文件包中也没有。读了觉得还是很有历史感的材料,争取也入选吧。

12月5日,我送走二校稿。没有想到,12月7日,中国三峡出版社袁国平主任来电话,说三校稿出来了,取走再看看吧。他还叮嘱我,原则上没有大的问题,三校稿子就不要轻易再大动了,调整版面很麻烦。

昨天晚上,我在沙发上坐定。全面核对大小标题、顺序号、时间的大小写等规范。再对重点人物的简历核对、陈沆等名人诗词原文核对。特别是增加了一位名人的最新史料,很是满意。


书稿目录的第二页。

针对书中冗余的标点符号,我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引号“”,小括号(),破折号——。对书名号《》和引号“”之间的并列关系中,是否加顿号呢?

我为此专门请教了现代教育出版社康凌编辑。人家资深编辑,为了说服我这样“不服周”的“楚人”,还专门将标点符号的最新版使用规范拍了照片,通过微信发我学习。原来,可以一律不用!

说实话,我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是,写作是基于个人记忆和大量阅读的产物,多次转移的素材,真的是错误在所难免。我也不敢说,百分百没有不出错。但是,如果有明显的错误,为什么不尽可能消灭呢?


书稿目录的第三页。

责任编辑袁国平主任说,本书的后记中点到的人稍微有点多了,琐碎了。我说了自己的想法,这是我四十多年来的第一本散文集,该感谢的人还得真感谢,哪怕就是一个点名的记号。

特别提到的有些人,他们的名字或许一辈子也不可能在正式出版物上出现,还有一些恩人已经作古了,却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给我以精神上的力量……

昨晚,我不知道何时在沙发上和衣而睡了。明天,我争取交出四校的稿子。正常情况下,下周就可以进入书籍的印刷环节了,元旦之前首批2000册新书就该和读者见面了。


我曾经担心首印量少了,会供不应求。而出版社领导答复我,如果市场反映好,随时可以加印。须知,现在是个快速反应的时代。我有些诚惶诚恐,丑媳妇就要见公婆了……

感谢中国三峡出版社,这本书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进入了出版的全流程,而且是把关环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有朋友开玩笑说,只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才能在几天之内出版发行单行本。个人散文集这么快速出版的,也算是享受高规格的待遇呀……


感谢社会各界朋友们的关注和关心。如果这本书出版后,你拿到手上觉得有点满意,读到心里觉得有点舒服,那么我多受一点苦和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是个简简单单的人。说得不怕丑一点,曾经为爱差点死过两回的人,今天还依然健康地活着,我就是很幸福的人。而我的大学室友老田,1995年中秋之夜,就那么纵身一跃,被痴情毁了,羽化登仙了……

虽然我当下身上背着上百万元的房贷,那都不算事情。老百姓过日子,就如大熊猫吃竹笋,吃一节剥一节,慢慢来吧……

好了,散文集《留住乡愁》要出版了,我真心愿意为新书签名到手酸,愿意为各地的孩子们义务讲课(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只要我的时间允许)到口干,愿意为社会做更多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