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是琐碎的,是磨性子的劳作,也是动脑筋的艺术。生活之乐,全在于用心上心……

 凡人之力 2021-02-22

【三峡手记2 独当一“面”

真想不到,这个鼠年春节天的假期,竟然会如此“漫长”。身在“疫区”湖北,每天一早睁开眼,我就赶紧查看手机上的疫情榜单。先看“风暴中心”的武汉,次看家乡黄冈,再看我暂住之地宜昌……

多少年前,我和国人一样,关心过亚运会奥运会金牌榜。谁会想到,在这个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每日发布,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弦?

困守湖北,居家隔离,一日三餐都不是小事。据说,“宅”在家里,不少男女硬是“憋”成大厨。朋友圈中,有不少“炸油条”“蒸包子”、“做蛋糕”、“烤面包”之类,有形有色,真像那么回事。

对我而言,这样的时光,正好读读书,想想各种问题。我还真没有变成大厨的那股热情。但是,困在宜昌的一家老小,“厨师”一角还是毫无争议地、无比光荣地落在我的肩上。

这一无可挑战的“重要”地位,说来是历史形成的。小时候,我身单力薄,父母就认定我是“读书的种子”。农忙季节,我可以不下地干活,但必须承担做饭、烧茶等后勤保障工作

我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用村的土灶大锅煮饭炒菜。那时一家几个孩子,从没听说谁家父母担心过孩子菜切了手锅里热油烫伤之类,今天看来就是“粗放型”管理

而今,孩子都成人上班了,我还没口福正经吃过他做的一顿饭菜。试探着问他“今天你来做饭吧”,却得到理直气壮的回应“不会做”……

大学毕业后,三峡过单身生活时,老同事送我一个旧的煤油炉,当司机的同事们给我提供一些汽油,我就可以“埋锅做饭”了。那时候,最简单的事,莫过于煮青菜面条。为了省事儿,我曾经一日三餐吃面条,连续吃过一周以上,也算是创造了个人的记录

故乡鄂东的普通人家,习惯了晚以汤汤水水的面食为主。当然,最好的是包面,猪肉韭菜或香葱馅为主,那是过年过节才有的“荤腥”,平常四季是不大会有的。其次是面条,过去多半是手擀面,也有乡间面匠师傅“牵”(做)的传统油面,现在则多是买的挂面。再次就是面疙瘩或面片汤,加一些青菜煮煮就凑合一顿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湖北境内的早点店铺无奈歇业了,餐饮只好转为“家庭作业”了。于是,我每天起床后“早课”,就是下厨煮面,管好一家口人的胃。

妻抱怨过,天天早上吃面,你就不能换一换花样?于是,试过煎面饼、熬稀饭、煮粽子,收到的反响并不好,只好又归为天天见“面”。

不是吹牛,我做面条,是既有家承手艺,又有创新发展,讲究制作工艺,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白水面条来敷衍一顿。

先说家传,油煎鸡蛋。儿时在乡村生活,鸡蛋多用瓦罐攒着,舍不得吃,眼巴巴地看母亲用竹蔑篮儿小心翼翼装好,盖上一条旧毛巾或深色衣服,送到大队的集体商店换盐换糖。

其实,这是过日子节俭惯了,我家从未穷到那种“山穷水尽”的地步。父亲一生会“打算盘”,生活总是游刃有余,所以他更看重长远的儿女教育,不为眼前的“稻粱谋”发愁不至于落得“人穷志短”。

要说例外的是,每年鄂东“双抢”(抢收抢种)季节,鸡蛋就敞开,不仅不用卖,有时还买一些。一天高强度的劳作归来,汗流水泄,必须及时补充体能,喝上一碗糖水,或者开水冲泡猪油蛋花……

父亲一改平时读书看报不上灶的习惯,让插秧能手的母亲歇一歇,他兴致勃勃煎鸡蛋、煮面条。柴火灶大铁锅,锅铲子勾几勺菜油下去,烧得青烟咝咝”作响“啪”“啪”两声响 两个鸡蛋锅沿磕开,碗中快速搅匀,加点香葱末儿下锅。两面煎成橙黄的饼状,起锅,再煎两个,确保每人都有……

煎好的鸡蛋,再集中下锅,加几瓢井水一起煮出汤来。待沸腾了,加入夏天常有的鲜嫩丝瓜、瓠子瓜、葫芦之类。如果还有瘦肉更好,那就事先切成细丝状,拌少许生抽,加淀粉勾芡下锅。水一开锅即好,久了肉变了,如木柴不好咬,还大失滋味

面条还得另外用水煮,起锅之前,加入适量青菜烫一下,就更好了。当然,偷懒的方式,就是鸡蛋肉丝汤中,直接加面条煮。很多人以为,反正到了肚子里终究还是“打了搅”,何必要“多此一举”呢?这就是不懂得“2”和“1+1=2”的道理。所谓厨房的“工艺”,工夫加艺术,就在这细微的差别里,天长日久积累的宝贵经验,就分出彼此厨艺的高下,生活品质的不同……

再说创新发展吧。如果有平菇或香菇,洗净控干水,手撕成小条,或菜刀成丝状,少许油入锅,撒点食盐,大火炒出食用类独有鲜甜汁液,再加水煮汤。这样,完全不必用味精或鸡精,汤汁还鲜香无比。

因为是早餐的缘故,煮汤煮面之中,我习惯了加入鲜姜片或姜儿,也可加姜粉来代替。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一年之中,除了秋燥易上火,不宜吃姜外,在其它季节不妨吃点。

还有一句话,“过午不食姜”,晚餐尽量不沾生姜。生姜味辛性温,提神醒脑,而早餐多少吃点姜,不仅能开胃提神,还能消灭人体消化道内的有害菌群,可一举数得呢。

当然,年过节,家家户户都有现成的土鸡汤、大骨汤,这就是烹饪专业书上通常说的“高汤”,那比煎鸡蛋汤还要好,吃面条就更为省事了。

还有人喜欢熬上鲫鱼汤、黄颡鱼汤(也叫黄牯头、黄腊丁)、黑鱼汤等,只要加料酒、生姜把腥味压得住,拌入面条就是另外的鲜美滋味了,尤适合孕产妇作食谱,以及老弱病残人群。

面条中记得要加点绿叶或者西红柿,既可补充维生素C又增添了视觉享受。而冬春之季,田间地头疯长的绿油油的豌豆苗儿,掐上尖尖上的嫩叶儿和嫩藤须儿,是当季可口的绿色食材,一入锅就立马释放的绿汤儿,随之散发的一股浓浓的田野气息,马上会馋得你口水直流……

最后说说用油吧。煎鸡蛋用优质的色拉油好,用橄榄油、茶油更好一些。如用农家未经精炼的菜籽油吧,油烟味道太重了,往往会多少遮蔽了煎鸡蛋的香味,会影响口感。

有了青菜入锅,添少许猪油等荤油,菜叶绿得醒目亮眼,还能保鲜呢。如果再来几滴纯正的香油(芝麻油),厨房里顿时香气四溢,浑身上下的每一毛孔都被唤醒了,只想早点“开吃”。

不过,如今人们讲究少油少盐少糖,以及少煎炸烹炒的健康生活方式。前面说的油煎鸡蛋,也可改成不沾油的清水荷包蛋,或者锅中打个鸡蛋搅成蛋汤,再加点紫菜,也挺不错的。

如此说来,虽然天天见“面”,只要你肯下一番功夫,充分调配好身边的各种食材,完全可以炼成早餐的“”,做出一家人百吃不厌的美食来。

生活是琐碎的,是磨性子的劳作,也是动脑筋的艺术。生活之乐,全在于用心上心。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任何事情,只要我们专注一点,总会有些收获,让平凡的生活开出灿烂的花朵。

(曹杰先生摄影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