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甲骨文之痛:日本投降之前,还准备运走1219片甲骨文

 百家杂评 2021-02-23

1945年,二战日本投降之后,在辽宁大连的远东炼油厂,国民党接收人员发现一只四面焊死的大铁箱。

打开一看之后,接收人员大吃一惊,因为箱子里面装有1219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就是刻写中国失传历史的甲骨文。

由于大连远东炼油厂有一海运码头,所以这一批甲骨文去向非常明确,即日本人在投降之前,准备将之运回国内,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批甲骨文没能运走。

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幸运,但这一小幸运的背后,却隐藏着中国甲骨文之痛,因为截至目前,在日本的甲骨文一共有12443片,而流失在海外的甲骨文超2.6万片,而日本占据了近50%。

据学者胡厚宣统计,从1899年殷墟甲骨文首次发现,共计出土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

通过这一组数据,就不难看到日本占据的甲骨文数量之多,已经占中国总收藏的10%,数量极为惊人。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日本人的12443片甲骨文,到底是如何得到的?

在大连远东炼油厂发现的这一批甲骨,学者胡厚宣曾鉴定:源于“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的旧藏。

所谓罗振玉(1866年-1940年,见上图),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在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上成就惊人,是近代甲骨文研究四大巨头之一,所以被誉为“甲骨四堂”(即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彦堂董作宾)。

罗振玉的珍贵收藏,为何到了日本人手上?可惜的是,具体经何人之手,后来没能调查出来。但不难想象,日本人获得这一批甲骨,不外乎“巧取豪夺”,甚至杀人放火直接抢劫。

其实,日本侵华期间,采取这一手段掠夺的文物不知凡几,对罗振玉甲骨的“劫掠”并不稀奇。

比巧取豪夺罗振玉收藏的甲骨更为恶劣的是,日本还曾多次组织“考察团”,到殷墟大肆盗掘甲骨文,然后运回国内。

1938年到1943年,长达5年时间内,正是日本全面占领河南安阳期间,日本依仗军事后盾,以“考察团”的名义,在安阳殷墟掘地三尺,根本不顾文物保护,偷盗了大量甲骨。当时究竟盗掘多少,这些甲骨上面刻写了什么失传历史,至今也很难说100%的清楚。

除此之外,由于中日文化相近,甲骨文出土之后,不少日本学者或收藏家在华收购了一批。

总之,巧取豪夺、直接盗掘、收藏购买这三个手段,使得日本收藏的甲骨文数量惊人。需要注意的是,日本12443片甲骨文只是公开数据,至于是否存在没有公开的,这就不为人知了。

除了日本之外,美洲、欧洲还收藏了大量甲骨文。

其中,加拿大有7404片,主要是加拿大传教士购买所得,1938年、1948年分两批运回国内;美国(1860片)、欧洲(4252片,英国3141片)甲骨文,也主要是收购所得。

当然,别以为收购就一定公平、文明,这里面也少不了“巧取豪夺”。尤为严重的是,部分西方传教士的高价收购,导致古董商、当地村民在利益驱使之下,疯狂的挖掘,对殷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且,这些非科学的发掘,往往只取甲骨,而忽略甲骨埋藏的情况,使所出甲骨的价值大失。

众所周知,甲骨文极为珍贵,对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超2.6万片甲骨文流失海外,上面记载的内容,尽管多数可以获知,但没有公开的甲骨文,上面记载的什么中国历史,至今却还是谜团。

更为重要的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中国人一直寻找夏朝及之前历史,却找不到可靠的文字记载,这些流失海外的甲骨文中,是不是有商朝之前历史的记载?尤其日本的直接盗掘,到底出土多少甲骨,也存在很大的谜团,而这些甲骨文上又刻写了什么?

其实,甲骨文只是近代中国文物之痛的一个切面,在那个时代,不仅上海是西方探险家的乐园,整个中国都是他们的乐园,以至中国损失的文物,至今都很难统计,价值更是无法衡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