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夏季三伏天 2021-02-23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简称心血管病,是一大类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的总称。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病等疾病。《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89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心脏病以冠心病为主,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019年全国居民死因顺位显示,心脏病死亡已经成为女性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7.13%,超过四分之一的女性死于心脏病。男性有21.31%死于心脏病,超过五分之一,排在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后的第三位死因。心脏病是2019年我国全人群死因的第二位,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3.76%,接近于总死亡的四分之一。预防和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全社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个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一、概念

冠心病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冠状动脉内壁沉积,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病理进程。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达1100万,且在未来的10年内,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冠心病是多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吸烟、饮酒、中心型肥胖、果蔬摄入不足、体力活动缺乏、心理社会压力大等。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二、分类

冠心病常表现为慢性、进展性过程,依据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慢性冠脉综合征(CCS)两大类。两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治疗手段均不相同,这是因为两者的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学不同所导致。比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因为冠脉内不稳定斑块所导致,而慢性冠脉病的斑块则为稳定性或并非斑块所导致。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①症状: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的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呼吸困难;

②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压低、新出现的束支传导阻滞、T波及Q波的动态演变;

③生物标志物: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超过正常上限。

2.慢性冠脉综合征(CCS):

①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

②症状:典型的活动时胸骨后疼痛,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

③基本检查: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等;

④男性及中年、老年患者发病率更高。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未来发病风险评估

根据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对未来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提高每个人对冠心病的防治重视程度。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和缺乏运动锻炼等。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根据个体危险因素的程度、数量等信息,综合评估未来10年发生冠心病的风险。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四、冠心病发病表现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是否即发生冠心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的程度。病理学上常按狭窄最严重部位的横断面,采用四级分类法:Ⅰ级,管腔狭窄面积≤25%;Ⅱ级,管腔狭窄面积为26%~50%;Ⅲ级,为51%~75%;Ⅳ级,为76%~100%。一般Ⅰ~Ⅱ级粥样硬化并不引起明显的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减少,除冠状动脉痉挛外对冠心病发病并无直接影响。因此,虽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临床可无冠心病的表现,或虽有“冠心病表现”却并非冠心病所致。Ⅲ级以上狭窄者则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冠心病的发病除与冠脉狭窄程度有关外,更重要的取决于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容易破裂、出血和随后血管腔内的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1.无症状性冠心病

也称隐匿性冠心病,包括症状不典型、真正无症状以及有冠心病史但无症状者。约1/4心肌梗死者发病前无临床症状。虽然这些病人无症状但静息或负荷试验时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病理学检查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学改变。预后与症状性冠心病患者无明显区别,其预后取决于心肌缺血严重性及左室功能受累程度。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2.心绞痛: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的闷胀感、压榨感,并且有明显的焦虑,持续3-5分钟,常常扩散到背部、左侧臂部、下颌、咽喉部、肩部、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但是不影响胸骨后区。

⑴劳力性心绞痛: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用力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含化硝酸甘油或休息后可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晕厥、虚弱、嗳气、气紧,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

⑵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部位,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

⑶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因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3.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发生前一周左右,经常会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疲惫和不适。梗死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的闷塞感、压迫感、甚至有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面,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沿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指和手掌有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颈部、下颌、肩部、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时间更久,疼痛更重,含化硝酸甘油和休息不能缓解。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并且伴有烦躁不安、呕吐、多汗、冷汗、低热、头晕、极度乏力、濒死感、呼吸困难、心悸、恶心,持续半小时以上,常达数小时。如果发现这样的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部分冠心病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五、冠心病的诱发因素

冠心病是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在一些诱发因素的影响下引起冠心病的发病,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衰甚至引起心源性猝死。关注并避免冠心病发病诱因至关重要。

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

1.暴饮暴食

在暴饮暴食后的两个小时内,心肌梗死风险更高。具体原因是如果吃得太多,为了消化食物,血液会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也就相对减少,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脂肪太多,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会迅速升高,从而减慢血液流动速度,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此外,过量饮酒会引起大脑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也可诱发心律失常。

2.用力排便

当用力排便时,会引起腹压、血压升高,同时心率也会加快,这时候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发生心肌急性缺血,甚至可引发心肌梗死。而且血管压力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容易把血管壁上的斑块冲刷下来,这些斑块会堵塞血管,引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3.洗澡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饭后不要马上洗澡。刚吃完饭,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另外,饥饿的时候也不要洗澡,血糖过低也容易发生晕厥等意外。

4.剧烈运动

当你在运动时,觉得心跳非常快,呼吸比较困难,开口说话也很困难,这时候,就属于剧烈运动了。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加倍工作,心脏强烈收缩舒张,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5.过度悲伤

我们的心脏节律受到植物神经的支配,其中,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率加快,心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当悲伤情绪无法排解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继而引起如胸痛、气短和休克等症状。

6.压力过大

连续加班、长期压力过大,交感神经系统会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可能引发心脏病。

7.情绪激动

看电视、打牌、下棋时常久坐不动,若情绪突然激动,血压会一路飙升,心率增快,容易诱发心肌缺血。

8.早上起床

在夜晚睡眠时,人体各个系统处于半休眠的状态,而早晨清醒后,身体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苏醒,这时候猛地起床,可能对心脏、关节造成突然的负担,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骤然上升,这时,对心血管的考验比较大,容易出现心脏事件。

9.打呼噜

是睡眠呼吸暂停的一个表现,这个疾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可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还会诱发急性心梗。

10.气温骤变

人体对温度变化会进行调节,但突然的气温变化会对人体调节系统产生一定压力。比如,当气温骤降时,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这会为一部分人带来健康隐患。寒冷、风大和日照时间缩短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其中,气温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最为明显。一般来说,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是猝死的高峰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