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整理(4)

 木香草堂 2021-02-24

第七单元

[基础知识]

1.基因突变的准确描述是:由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随机性的表述是: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也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3.基因重组的准确描述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4.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基础知识]

1.染色体结构改变的实质是: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组的准确表述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4.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5.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的育种方式是:诱变育种。

6.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生物个体上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

[基础知识]

1.种群的描述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基因库的描述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种群在生物进化上的地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突变和基因重组在进化上的作用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5.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的原因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6.物种的表述为: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7.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八单元

[基础知识]

1.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血浆的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组织水肿。

2.饭后,血糖有所升高,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其调节过程是: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

3.糖尿病人出现“多尿”的原因是:原尿中含有大量的糖,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困难,导致尿液增多。

4.人在寒冷环境中经常会打“寒战”,请写出其反射过程: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

5.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尿液产生的很少,其原因是: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升,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基础知识]

1.有刺激不一定会发生反射,其原因是: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整个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基础知识]

1.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其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2.促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或靶器官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4.激素调节的三大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5.激素和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灭活。

6.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方面神经调节主导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激素又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基础知识]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是防御、自稳和监视。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

4.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被释放,进而被吞噬、消灭。

5.二次免疫和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抗体产生的更多,患病程度轻或者不患病。

6.免疫预防接种可以预防疾病的原因是:注射某种病原体的相应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以长期存在,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类病原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病原体。

[基础知识]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单侧光照射时,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再经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导致下部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5.顶端优势的原理: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其发育,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发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