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喂养,从来不是喂奶这件事

 大罗心理师 2021-02-24

编辑:筱燕

设计:小小

期数:第588篇

心之力 | 爱语言 | 爱沟通 | 正念力 | 悟书会
              


随着亲子关系问题在社会上暴露的普遍性,心理学界开始注意到温尼科特的婴儿理论对理解成人世界的重要性。
有很多议题揭示了母婴关系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比如《早期母婴关系与儿童人格发展》《创伤家庭儿童的早期预防》等。
有位母亲在生孩子过程中非常痛苦,差点死掉,这对孩子和母亲都很痛苦。
这个母亲无意识会把这份痛苦投射给孩子,孩子就在母亲的打骂、忽视、虐待中长大,孩子长大后会有很多无法忍受的暴力和情绪。
由此可见,母亲的人格特质有问题,婴儿就会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母乳喂养期间,母婴就已经开始互动,这个互动有没有让孩子感受到饱满的爱,这对孩子自信、活力、创造力的培养很重要。
因此建议年轻的妈妈,能进行母乳喂养的,尽量用乳汁喂养孩子,不要用奶瓶喂养。
因为,母乳喂养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奶瓶不能替代的那种婴儿吮吸母亲乳头之间的联结感和满足感。
母乳喂养其实就是情感手段,营养手段,也是一种交流手段。
有些母亲会害怕婴儿咬自己的乳房,就不愿意用母乳亲自喂养。
这个时候,就是培养婴儿心智化的表现。
当婴儿咬乳房的攻击性表现出来的时候,妈妈怎么办?
这个时候妈妈的表现是既不能打婴儿,也不能忍着不动,而是真实、自然地叫一声:哦!
此时,婴儿才会意识到把妈妈咬疼了,就会形成一种分寸感,知道自己的嘴是有力量的,妈妈会痛。
如果妈妈忍着不吭声,婴儿就会怀疑自己,我咬的是什么?这是乳房吗?
所以,妈妈要真实、自然地反映出自己痛了。
当婴儿意识到“我的行为导致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这就是心智化发展的表现,也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时刻,对婴儿的自信培养很重要。
所以,真实自然的妈妈对婴儿心理发展非常重要。
喂养,不仅仅是喂奶的事情,还有很多心理、情感的需要。

"心之力”悟书会—心理成长团体

心理 · 沟通 · 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