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会发生许多事,而这其中许多细小、容易忽略的事件,却可能在未来引起长远、激烈甚至是尖锐的影响。 近几年,许多人明显地感觉到了工资的“不够用”,但工资的“不够用”这种明面上的危机,其实不必引起大家的警惕与担忧。 真正应该被注意与关注的,一直隐藏在牌面之下,在大众察觉不到的状态下,悄然滋生,慢慢发酵。 35岁中年危机,这个话题在近几年可谓是老生常谈,许多人开始对其麻木、对其习以为常,于是资本的目的,达到了。 因为35岁的中年危机,本就是一次试探、一个伪命题,但当大众开始对其认可、理解甚至是麻木之后。 35岁中年危机,将要真正的登上社会的舞台。 伪命题 中年危机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很多尖锐的问题与矛盾往往会被隐藏,但随着近几年经济放缓,许多矛盾将逐渐显现。 台湾的一位“经营之神”说过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话:“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精减人员最为重要”。 我认为这句话可以代替很多资本家的心声,为什么精简人员最为重要,因为精简人员最为简单,最为稳妥,最不易出现风险。 01 精简人员 企业的成本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如果一家企业年利润1000万,它有两种方式可以消减成本,一种是继续提升利润,使成本占比降低。 另一种方式则是尽可能维持利润的增速的前提下,消减成本,但维持利润需要场所、设备的存在,很难改变。 因此许多企业将目光盯在人力成本之上,原本由两个人负责的工作变为一个人、原本的奖金与福利快速消减。 如此一来,则可以很轻松地减少大量的人力成本。 02 淘汰人员 但两个人的工作变为一个人、奖金与福利的削减,都会使员工处于疲惫与不满之中,长久以来员工身体的机能不断下降、金钱的需求不断增加,必然会导致员工的消极怠工。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在使员工高倍产出的同时,又不需要为此支付高昂的薪水,在尽可能压缩成本的同时,获得高昂的利益? 办法很简单,那便是对用工模式进行一次洗牌,对大众进行一次洗脑,使机能下降、金钱需求增加的员工,主动的降低薪资需求、主动的自我淘汰。 当一个勤勤恳恳的员工度过35岁生日的那一刻,资本家的“剑刃”已经悄然抵在背后。 逐渐成真的 中年危机 许多人或许会说,自己今年已经35岁,但并没有感到任何的不同,也并没有因为年龄而对自己产生歧视。 确实,我不得不说现如今35岁中年危机只是在一个小圈子、一小部分行业中得到呈现,但当大众真正的接受了中年危机的存在。 那么它将逐渐延伸到整个社会层面,正如往前倒退几十年,裁员都是一件非常无法被接受的事情,但随着时间,也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领导与员工之间有情感的维系,但企业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它不讲情感,只讲利益。 01 吹风 现如今,中年危机仍是一个伪命题,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资本在对其正式出场做准备,这个词在近几年不断地被探讨,本就是一种“吹风”。
我认为这种极端化本就是别有目的的,因为从人性角度来讲,我们有着“比惨”的惯性,在我们遭遇逆境时,如果有一个更加悲惨的参照物,我们便会好受的多。 等到中年危机真正的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因中年危机而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薪资要求、不得不退出管理层的竞争时。 我们或许会安慰自己说:“至少我没有丢掉工作”。 02 剥削 中年危机是企业的一种剥削手段,通过对大众灌输、洗脑中年竞争力下降,从而使员工对自我期许随之下降。 诚然,中年人的身体机能或许确实会下降,但其在岗位上所累积的经验,在与新员工对比时,本就是远远超出的。 但现如今对“老员工”的污名化,实际上是存在的,“老员工”在别有用心的宣扬下,逐渐成为好吃懒做、尸位素餐的代表。 似乎老员工是企业的“蛀虫”,理应被企业清理,而每一次清理都应该获得满堂的叫号,似乎那并不是自己未来的模样一般。 企业并不会为你年轻的身体额外付费,却会因为你尚不年迈的身体而降低薪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企业所逃避的 责任 中年危机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社会中大众对其的认可程度与反抗程度,其实双方本质上仍是一次博弈。 每次谈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博弈问题,总会有一群很有趣的“聪明人”跳出来表示,不管怎么说,企业都不会改,那么说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很多事情并不能急于求成,很多时候的变化需要思想上的统一,而思想上的统一,则需要文字的存在。 资本通过对大众的洗脑推出中年危机,那么大众也需要同时意识到这点,才能呼吁与反抗。 01 社会呼吁 我认为,任何的改变都需要社会呼吁的存在,社会呼吁可以使社会产生正面的变化、也可以阻止社会产生负面的变化。
大众对事物的认知水平,直接决定了大众自身的生活水平,大家如果认为裁员、降薪是正常的企业运作方式,那么裁员降薪自然会普遍存在。
只有积极的社会呼吁,才能使企业从法律要求的社会义务,上升至企业主动响应社会呼吁的社会责任。 02 社会义务 企业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其本身在赚取社会财富时,也需要反哺社会,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福利环境与工作环境。 法律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但正如大家所知,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仅仅是遵守法律,不过是处于道德的最低标准。 但现如今,随着社会呼吁被挤压与弱化,许多企业甚至在挑战法律的底线,通过变相裁员的方式,去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 而企业之所以敢于这么做,在于大众对变相裁员持有理所应当、习以为常的思想,既不愿意反抗、也不愿意反击。 那么企业便如大家所见,以各种手段进行变相裁员。 03 社会责任 企业不得对员工年龄进行歧视,其实是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但我将其放在社会责任之中,原因在于不通过社会呼吁,这项义务并不会存在。 通过社会呼吁,可以使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实现的方式并不困难,如果大众认为中年危机是一种无法接受的、不可理喻的行为,那么当企业做出这种行为时,必然会考虑大众的抵触。 这种抵触不仅是个人对其的不屑,还有企业公信力的丧失,不仅从消费者端造成了打击,还从供应端造成了打击。 只有当社会中的大众,思想高度统一,拒绝那些来自于企业的不合理行为,才能使企业从社会义务阶段,过渡到社会责任阶段。 可惜的是,呼吁时常遭到“聪明人”的不屑;而资本之间的合作却紧密许多。 中年危机是伪命题,但当大家都习以为常时,它便成为抵在每一个中年人背后的“利刃”,无人可以逃脱。 资本通过“吹风”来洗脑大众,使大众逐渐接受中年危机的概念,使许多人成为资本的“急先锋”歌颂中年危机,这在我看来是十分不可理喻的。 真正尖锐的问题是,当中年危机被认同,并登上社会舞台之后,下一步,会是哪一个群体、哪一些人被盯上? |
|